“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城里大專家的診療服務,讓我們更踏實、更滿意。”說起“互聯網+醫療”,遷西縣白廟子鄉南楊莊村村民秦連民深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便利。
65歲的秦連民,在地頭收秋時,突覺胸部不適,隨即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鄉衛生院。醫務人員在了解情況后,為其做了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立即上傳到縣人民醫院,迅速判斷出是心肌梗死,隨即出動120轉送到縣里,通過綠色通道直接進行手術。“多虧了醫療一體化,讓我及時接受了手術。”秦連民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很激動,“在病情平穩之后,我轉回鄉衛生院進行恢復治療,既治了病,又節省了不少費用。”
據了解,遷西縣投資近200萬元實施“互聯網+醫療”工程,依托縣域遠程醫療云平臺,以3所縣直醫院為龍頭、17所鄉鎮衛生院為樞紐、417個村衛生室為基礎,在全市率先構建了上聯三甲醫院、下通村衛生室的四級遠程服務網絡,構建了縣鄉一體、鄉村一體的醫療服務格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據遷西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強介紹,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堅持駐點幫扶,派駐的醫務人員通過授課、培訓、坐診的形式,將二級醫療機構的經驗、做法、診治水平帶到鄉鎮衛生院,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整體隊伍素質和服務能力。
遷西是純山區縣,鄉鎮人口居住分散,提升基層村衛生室醫療水平,才能打通群眾看病的“最后一公里”。
談起村衛生室的變化,三屯營鎮井泉村村醫董素梅感慨頗多。“以前的衛生室條件很差,醫療設備、服務能力都欠缺,只有簡單的聽診器、血壓計及體溫表等器械?,F在不一樣了,鄉鎮衛生院對集體產權村衛生室進行統一管理,提升了醫療服務能力,心電圖、血糖、血壓等常規檢測隨時都能做,還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監測,切實解決了村民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
對此,村民李秀云贊不絕口:“以前有個頭痛腦熱的就要往縣里趕,又是掛號又是排隊,尤其像我們歲數大了有慢性病,定期要到醫院復查,一趟下來感覺很辛苦,如今在村里就能解決這些小病,大家都非常滿意。”
下一步,遷西縣將持續開拓醫療服務新格局,推進縣域二級醫療機構加強同京津唐等地三級醫療機構合作。讓患者“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確保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時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通訊員顧大鵬 紀業 記者馮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