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倩倩、通訊員殷莉紅、柯曉紅、費帆)樓長吹哨、路長報到、店長補位、大媽三包——近日,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街聯合武漢大學探索“路長制”新模式,推動一批市容環境秩序問題迎刃而解。
武昌區珞珈山街轄區5個社區中,有2個在武漢大學內部。去年10月實行路長制以來,珞珈山街綜合執法中心隊員萬少斌擔任了武大片區的路長,社區衛生委員擔任樓長。
近日,武大文理學部社區樓長張玉蓉向萬少斌反映,校內有很多老舊小區,居民廢棄的廢棄家具堆在樓梯道、樓間空地,還有一些歷史遺留的亂搭亂建,既不方便出行,又影響觀瞻。武大工學部社區的樓長舒平也表示,社區居民經常反映類似問題,他們一時沒有好辦法。
萬少斌向街道匯報了相關情況。在武昌區城管執法局指導下,街道協調武漢大學后勤保障部、保衛部、社區、物業等部門,調度街道環衛所開展了聯合整治。一個多月以來,多部門開展了5次聯合行動,拆除43處亂搭蓋、亂牽掛,清除15車積存廢棄物品,社區環境明顯改觀,居民交口稱贊。
珞珈山街道規定,樓長反映的問題,路長必須第一時間到位;路長發現的問題,也需要樓長發動、協調居民積極配合。實行路長制以來,珞珈山街5名協管員片長兼任“店長”角色,成為路長的得力助手。平日里,他們帶著協管員清除亂貼亂畫、亂堆亂放;遇到共享單車淤積,他們在聯系單車公司的同時,自己動手整理;遇到保潔問題,則直接聯系環衛工人處理。
路長制引領下,一批40至50歲的社區大媽,從此前街道的門前三包督導員身份變身為“店長”,每天不厭其煩地掃街巡查。一旦發現店門口有擺放紙盒、亂堆廢棄物、亂掛拖把、晾曬物品等現象,她們立即上門勸說店主改正。去年10月至今,通過路長制微信小程序,她們已累計上報8100余個問題,多數得到解決。
珞珈山街綜合執法中心負責人介紹,轄區劃分3個綜合責任區,每個片區配備正、副路長各1名,樓長、店長、共治力量人數達到70余人。今年,該街道將強化“路長制”工作機制,構建時時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格局,調動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