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徐麗嬋、梁焱)1月5日,政協黃石市第十四屆第一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張黎陽代表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發言指出:2019年,黃石市編制了《黃石全域旅游總體規劃》,初步提出了包含鄉村旅游在內的多產融合旅游發展體系和發展模式,但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各項扶持政策仍是“政出多門”,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有人說,鄉村旅游像根扁擔,一頭挑著農民,一頭挑著市民;一頭挑著農村,一頭挑著城市;一肩挑著一產,一肩挑著二三產。截至2021年,黃石有全省有湖北省旅游名縣1家(大冶市)、湖北省旅游名鎮(陳貴鎮和王英鎮)、湖北省旅游名村5家(保安鎮沼山村、金湖街道上馮村、靈鄉鎮坳頭村、富池鎮港下村、龍港鎮陽辛村),涌現出大冶市楚天香谷、陽新縣五夫生態園等一批休閑農業示范點。
張黎陽稱,黃石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處于起步階段,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點,旅游產品深度開發不夠,體制機制不順,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全市大大小小747家農家樂,旅游產品單一,規模較小,特色不夠明顯,導致發展活力不足。
“山水鄉愁皆入畫”,當前,黃石正在奮進全省第一方陣,加快建成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示范區,鄉村休閑旅游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促進鄉村振興,加快綠色崛起,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大有可為。
為此,張黎陽建議在思路上要推動四個轉變,落實“兩山”理念。推動“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全面提升農村環境整治和管理水平;“外在美”向“內在美”轉變,不斷挖掘村落歷史文化、鄉土文化,留住青山綠水;力推“環境美”向“發展美”轉變,“形態美”向“制度美”轉變,實現整體超越,富民強村。
在行動上,要打造精品,培育鄉村旅游產品的地方特色。即加快發展特色民宿、農事體驗、康體養身、地礦游學研修等復合功能的鄉村旅游線路,充分挖掘本地鄉愁元素,將礦冶文化、非遺文化等融入鄉村旅游項目,推動農副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讓群眾從發展中收益。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讓眾多鄉村“抱團”,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形成合力,以鄉愁元素激活鄉村旅游發展,帶動農民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