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永輝 通訊員 張永岐 李宏音 江偉兵
12月14日上午9點,陽光明媚。像往常一樣,46歲的高級工程師孫紅梅,來到位于襄陽市樊城區的一家企業的維修車間。她一身藍色工裝,專注淡定地在焊接機臺邊忙碌。
“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孫紅梅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都鼓舞著自己成長。
“做事決不能眼高手低”
來自山東沂蒙老區的孫紅梅,自小就有一種拼勁韌勁。1999年,她從西安理工大學焊接專業畢業后就在這里上班,迄今已22年了。
“最早是在谷城的老廠區,四面環山,吃住都不習慣?!睂O紅梅說,新鮮勁過去后,自己也曾感到失落。
“但有一次廠里引進新焊機,上面全是英文,大家都看不懂,而技校畢業的師父,就此摸索出了新工藝,為國家挽救了大批停修的飛機發動機零部件?!睂O紅梅說,這讓自己感覺很震撼,也意識到“做事決不能眼高手低”。
飛機發動機維修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最難的是有些國外進口的零部件,根本不知道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藝,一切都得從頭摸索。
2003年夏天,孫紅梅接到一項新任務,要為進口的某型發動機修復渦輪葉片,該葉片最厚的部位大約1毫米,最薄處只有0.3毫米,焊接時特別容易產生裂紋。試焊多次失敗后,連廠里的老師傅也說,這活兒做不了。
“別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睈圯^真的孫紅梅不愿放棄,利用周末偷偷攻關,一面查閱相關資料,一面反復動手試驗。有時一天下來,耳朵嗡嗡響,眼睛也被電弧光灼傷,一閉眼就刺痛、流淚,整晚睡不著覺……
經過多次努力,孫紅梅發現,關鍵是要控制起弧電流以及焊接操作手法。最終,她在葉片上焊出了整齊的焊縫?!澳且豢蹋媸菬o比的高興和自豪!”孫紅梅說。
“加班,已成常態”
焊接工作是枯燥、單調的,經常要面對高溫高熱的環境,以及層出不窮的技術難題。
“搞技術就是要沉下心來,鉆研進去,才能找到樂趣?!睂O紅梅說。
有一次,她接到葉片熱噴涂維修工作,卻發現噴涂粉末根本就買不到。通過分析,這種噴涂粉末應當由兩種粉末混合而成,其中一種很粗,另一種特別細。
“選擇什么聚合劑,應該如何稀釋?”孫紅梅說,探索的過程很艱難,當最終試驗成功后,獲得感卻是滿滿的。
航空發動機維修技術攻關,經常會遇到難題,既無設備,又無經驗,兩眼一抹黑。孫紅梅的信念是:有條件要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修。2013年初,她接到一項棘手的任務,30多臺航空發動機機匣需要維修。此前,行業專家表示,這個問題連制造廠也束手無策。如果真修不好的話,一批飛機就要停飛了。
孫紅梅仔細研究,該機匣的腔內構造,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故障點多發生在視線盲區,導致維修困難。經過幾個月的試驗攻關,她創造了“鏡面反光仰焊法”,最終將機匣修復的變形誤差控制在0.003毫米,與原裝產品基本無差別。
“有時攻關加班,忙到凌晨兩三點鐘,感覺也很正常。”孫紅梅說,技術熟練以后,其實干工作得心應手,也很舒服。
“給我的榮譽,也是給大家的”
2013年11月,孫紅梅領銜的“紅梅工作室”掛牌成立。
“以前感覺凡事自己動手來得快,現在發現還是團隊作戰效果更佳?!睂O紅梅介紹,工作室現有專職員工8人,都是廠里的技術精英。
激光焊接車間內,啪啪聲此起彼伏。年輕的李旭明正和同伴一起,研究零件構造與打磨工藝。
“孫工帶領我們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總的維修方案,遇到關鍵工序時,還跟我們一起攻堅克難。”李旭明介紹,“她做事特別嚴謹,有時大家感覺已經可以了,她卻提醒我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要追求精益求精?!?/p>
20多年來,孫紅梅及其團隊維修航空發動機600多臺,形成12項核心修理技術,獲得有關發明專利授權7項。
近年來,孫紅梅也先后獲得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等榮譽,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這些榮譽都是大家的,我只是其中一個代表。”孫紅梅說,自己的心愿,就是和大家一起為國家富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