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桂梅校長的一篇文章《不懼怕,人生的“寒冬”里帶著必然的希望》,在社交平臺上刷了屏。文章中,張校長講到了她是怎么在親人離世后走出痛苦,如何在一身病痛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的。她談到,“因為我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我要把孩子們帶出大山,我要去實現它。有目標就有了干勁兒,就不覺得那么苦了。”并且,她還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大目標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長久地攀登”“需要找到一條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一步步扎實地往上爬。爬著爬著,或許就走過了那一段黑暗的路,撥云見日?!?/p>
實現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的過程,就是促使信念不斷堅定的過程。雖然張桂梅校長的榜樣事跡早已家喻戶曉,但文章一出,依舊猶如冬日暖陽,帶給無數網友以初識她那般溫暖、感動與力量。
“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堅定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是能夠在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現出來的。比如在開展具體工作時,有沒有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更加重視百姓切實的獲得感,還是更看重數據“好看”、成績的“漂亮”?比如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時,能不能克服種種困難,在毫不松懈地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從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新的機遇,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既定目標前進?能不能坦然面對個人得失,在歷經滄桑后,依舊懷有一顆赤子之心?這些都是衡量和檢驗理想信念的“現實考題”。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崩硐胄拍钪趥€人,是燈塔、是力量;之于一個單位乃至一個政黨,是干事創業的基石,是迎難而上的精神動力。新時代新征程,還需要千千萬萬個如張桂梅校長一樣,堅定信念、克服萬難、砥礪前行的人;還需要凝心聚力去實現無數個小而具體的目標,答好無數個“現實考題”。讓我們以榜樣為鏡、向先進看齊,以信念之光照亮“趕考之路”,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把工作干在實處,在新的征程上爬坡過坎、排除萬難、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稿源:荊楚網
作者: 張小草(武漢江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