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加強網絡空間行為規范,保護青少年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著力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進一步完善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網絡素養教育機制,有效提升青少年正確用網和安全防范意識能力,進而為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助力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遠高于我國總體互聯網普及率(64.5%)。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針對青少年群體上網數據分析比較,加快未成年人保護立法,明確規定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不同主體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的職責和措施,以實現涵蓋線上線下的全方位保護,開啟未成年人保護嶄新一頁,護航青少年網絡安全,不斷彰顯法律的力量。
青少年如同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冉冉升起。積極構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網絡生態,進一步織密織牢網絡安全保護之網,保障青少年安全用網,發揮更大安全作用。日常生活里,網絡“勒索攻擊”時有發生,尤其是數字經濟時代,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通信、自動駕駛等等的應用與普及,網絡安全漸漸進入“深水區”,人們享受未來數字時代帶來的紅利時,必須加大網絡安全建設。嚴守網絡安全的防火墻程序,筑牢安全屏障。聚焦把握好事前防御、事中運營、事后鞏固三大環節,全流程抵御不良的行為。確切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網絡空間。
著眼長遠深刻認識看待網絡安全問題,需進一步加大建設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工程。近來,《網絡信息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表明,我國網絡安全人才面臨較大缺口,建設網絡安全人才隊伍需求正在不斷增長。培養高水平網絡安全人才正是時代之需,面對每天每秒日益復雜的網絡安全威脅,我們應找準網絡安全科技發展新趨勢,升級網絡安全服務。此外,教學上注重產教合作技藝輸出、提升學科教育力度,健全網絡安全職業培訓標準和認證規則,進一步加快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培育,為構建網絡安全輸出夯實了人才保障與安全。
“凈網護苗”責任重于泰山。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夯實國家網絡安全根基的同時,也強化了青少年網絡權益保護意識。通過出臺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出臺未成年網絡保護條例,強化了青少年網絡安全的法治保障。網絡安全立法與執法統一并用,銜接好線上線下、家庭與學校的不同層次立體化道德法制防護體系,屏蔽一切不良網絡“攻擊”,堅守網絡安全的屏障,永不動搖松懈,只為給青少年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稿源:荊楚網
作者:李雪雷(武漢黃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