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常山縣堅持以民為本、創新發展,高質量推進老年人助醫、助潔、助醫等“助老三件事”,讓全縣老人享受到“家門口養老服務”,安享“孝老之城”帶來了幸福頤養。6月30日,常山“一老一小”工作做法得到常務副省長徐文光批示肯定。
一是體系化布局,網點全覆蓋。出臺一個辦法,縣政府辦公室印發《常山縣提升“助老三件事”服務能力的實施辦法》,對老年人助餐、助潔、助醫等“助老三件事”進行科學布局,打造“十五分鐘養老生活圈”。明確一張清單,繪制老年人口分布圖、老人就餐需求圖、助餐點位分布圖,對今年新建的18家幸福食堂、46個助餐點進行精準細化,通過清單式推進,確保責任落實到位,高標準完成建設。完善一套工作機制,建立督導、推進、考評、保障等機制,構建縣鄉村一體、部門聯動的運營體系,全縣已建成幸福食堂54家、助餐點140個,配置40臺助餐車,實現有需求的村社助餐服務全覆蓋。
二是智慧化管理,服務高質量。實施智慧助餐,通過“常山孝眼”智慧養老服務應用,配置助餐刷臉(刷卡)設備54臺,為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供了保障,實現老年人就餐刷臉刷卡“一刷就靈”,每月就餐人數超過8萬人次。保障智慧助潔,通過數字監管平臺對服務頻次、時間、內容進行數據留痕,960名困難老年人100%享受助潔服務,累計服務時長15000小時。推行智慧助醫,投入150萬元上線簽約信息系統,與浙里辦“浙里醫生”模塊互聯互通,16260名老年人與224名家庭醫生簽約,實現線上申請上門服務。
三是立體化保障,運營可持續。財政支持有力度,安排助餐、助潔、助醫資金近1000萬元,用于相關設施建設和服務運營。保障力量有深度,通過村集體+社會力量來運營幸福食堂和助餐點,引入兩家專業服務機構承接助潔服務,確保服務專業化、規范化。社會參與有廣度,整合村社、養老服務機構、餐飲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實施“居家養老中心+村社共享食堂+助餐點+孝老助餐點”的多元化助餐服務。其中依托快餐店設立3個城區孝老助餐點,由社會組織慈善捐助每餐2元,對全縣老年人實施孝老就餐補助,累計就餐超過1.2萬人次,贏得群眾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