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號稱“全網最低價”,但實際上價格卻比電商平臺貴出不少;普通食品或者用品宣傳具有疾病治療或者保健效果;用中獎來做幌子吸引用戶關注下單,承諾送獎品禮包但又不兌現……昨天,在千牛頭條直播間,余杭區市場監管局行政執法隊網絡稽查中隊中隊長余宏用生動形象的執法案例,向主播、商家展示了直播營銷的常見雷區。
近年來,隨著網絡直播產業不斷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在第40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余杭區市場監管局三位專業人士來到千牛頭條直播間,以“公平守正·安心消費”為主題,針對主播、商家在直播領域可能涉及到的違法違規行為以及常見違規問題進行宣導,提醒主播、商家自檢自查,避免踩坑。
“目前突出的問題包括虛假宣傳、假冒偽劣、刷單炒信、價格違法、侵害消費者權益等。”余杭區市場監管局舉報投訴中心副主任陳婭菁提示,商家和主播在銷售或者推介商品的時候,要重點把握好商品的合法來源,依法依規、理性合理地進行商品宣傳,對有獎活動、價格優惠和贈品等的承諾要言出必行,維護好消費者權益,妥善處理售后問題。
直播電商為平臺經濟迅猛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作為淘寶、天貓等眾多平臺企業的集聚區,推動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構建放心網絡消費環境是余杭區一直以來的工作重點。就在不久前,余杭區市場監管局召開全區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為33家平臺企業負責人開展《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和直播領域規范實務培訓,幫助企業健康成長。
除了為作為賣方的主播、商家提供普法宣導外,余杭區市場監管局還針對消費者推出了消費維權系列視頻,聚焦低價促銷、社區團購等可能出現的消費風險問題向消費者發出警示。此外,為提升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員的業務能力,余杭區市場監管局對調解員開展培訓,重點針對投訴熱點問題和新的法律法規進行了以案釋法。
“直播帶貨不僅是一種購物方式,更是一種社交體驗,為我們的消費啟動了新模式、搭建了新場景、注入了新活力,也成為了一種消費新時尚。”余杭區市場監管局網監分局局長王曉華介紹,接下來,余杭區將持續深入推進平臺企業合規工作,持續加強政企協作,從規范指導、消費維權、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開展平臺企業監管指導,同時深耕“三服務”工作,推動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形成消費者、商家、平臺及調解員的消費調解閉環,營造一個公平、公正、誠信經營的消費環境。
(通訊員 楊飄 劉玉英 趙玥 記者 汪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