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保定蓮池區物流企業密集的南二環附近,占地880畝的京雄保國際智慧港,機器轟鳴,工人忙碌。
“目前,鐵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國際商貿物流分撥中心、‘一帶一路’國家館展區等,都在加速建設之中。”泰通國際董事長楚軒介紹,等到年底的時候,一座嶄新陸港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屹立在古城南部。
京雄保國際智慧港內,锃亮的鐵軌載著城市的活力,向著遠方不斷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乘著“一帶一路”東風,泰通國際始終執著于探索前進的路。
“2016年4月26日,我們開行了華北地區首列‘保定—明斯克’冀歐國際班列。”楚軒說,“9500公里的路程,41個集裝箱里滿是鋼結構、螺栓、圓鋼和螺紋鋼等,都是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建設物資。”
自2017年始,“保定—喀什—中亞/南亞”“石家莊—莫斯科—明斯克”“中國—東盟”“保定—秦皇島港—仁川港”等多式聯運國際班列陸續開行,泰通國際不斷向中亞地區、東南亞地區等地延展。
班列先行同時,保定的各種特色產品,也在“外循環”上開啟加速度。
高陽縣的毛紡織品,白溝新城的箱包百貨,雄安新區的服裝鞋帽漁具玩具,徐水區的機械設備,還有蠡縣的皮草、博野的橡膠,保定5000多家進出口貿易企業,每月有數十萬噸貨物出口到世界各地,特色產品每月可達20列以上,“一帶一路”東風勁吹下,保定“外循環”潛力無限。
目前,泰通國際已具備脫離政策補貼、常態化運行國際班列的能力,每年計劃開行國際班列700余列次、年吞吐貨量超220萬噸,僅出口貿易額可為保定增加超140億元,納稅額超10億元。
站在全球視野,泰通國際已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摩洛哥、泰國、阿聯酋、馬爾代夫、伊朗等3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館、職能部門、海關總署、商會協會建立了合作關系。
目前,京雄保國際智慧港4萬平方米場地正在硬化中,龍門吊、正面吊等硬件設施也在持續完善和升級,但楚軒更在意的是,搭建線上“絲路”數字平臺,實現泰通國際服務“一帶一路”能力的升級迭代。
“通過全球貿易數字化交易平臺,讓更多國家參與其中。一方面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對國內外客商的優質產品和信息進行推廣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對供需信息進行快速精準匹配,從而提供更加全面、快捷、高效的綜合服務。”楚軒說,經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溝通,雙方擬依托京雄保國際智慧港項目建設,開展搭建“一帶一路”信息交易平臺重大課題研究,并將保定市作為數據絲路建設試點城市。
經過一段時間探索,目前泰通國際的鐵路海關監管場所已初步完成,成為河北省重要的多式聯運進出口服務平臺,具備一站式數字化通關服務功能。
在提升保定市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時,泰通國際也在打造“服務北京、聯動雄安”重要承接平臺。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方面,依托中歐、中亞國際班列業務優勢和海外營銷網絡布局,我們有能力承載雅寶路市場轉移,僅服貿交易可為保定出口貿易額每年增加約35億元。”楚軒介紹,在供應雄安建設物資和生活保障方面,目前平均每天有1列(100集裝箱、3200噸)來自全國各地的建筑物資,通過京雄保國際智慧港運抵雄安新區,園區內當前運力可承載每天到達轉運4列。
(記者 李慧英 通訊員 邸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