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涯論壇前高管欲通過直播重啟天涯,目標是靠帶貨募集300萬元。但經過七天七夜的直播,僅籌集了零頭。銷售額超36萬元,含打賞收入在內的利潤為14.99萬元。6月3日,重啟天涯團隊成員稱,這次直播暴露了很多問題,經過復盤,未來會繼續直播。
(相關資料圖)
這個直播的數字很尷尬,天涯論壇重啟又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個曾經注冊用戶達到1.3億,推出過《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等作品,貢獻無數網絡亞文化的社區,可能真的要到說再見的時刻了。
早些年我也是天涯的用戶,說來有點不好意思,我最愛看的不是歷史、軍事之類有點知識門檻的板塊,而是“情感天地”。在“情感天地”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感情經歷,并且作者還是以文字直播形式匯報進展,看得人欲罷不能。
比如我到現在還記得一篇帖子的題目,大概是“南京,請給我希望”。作者是一位保安,但是喜歡上了寫字樓里一位白領。于是就開了帖子,每天介紹自己又看了她兩眼,又講了幾句話,她對自己又笑了兩次之類。
但沒想到,最后他最后竟然真的成功了。具體的細節我記不太清了,似乎是抓住了白領感情失敗的一段脆弱期,不斷施以溫柔攻勢,最后抱得美人歸。
當然,有很多人在跟帖里質疑這是瞎編的,作者卻貼出他們各種生活細節的照片用以佐證,一時倒真的很難分辨。但幾百上千個人圍觀一個人的感情經歷,這種體驗真的是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作者說一句,“我今天去表白,大家等我消息”,里面刷屏式的祝福和鼓勵,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好。
當時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有追“悶騷男”(男主特別帥,但話特別少)的女生,也有追比自己小10歲男生的姐弟戀故事,有成功也有失敗。我當時幾乎是通宵追故事,我看小說都沒這么投入過。我相信,這些大多都是真實的經歷,里面那些微妙的細節很難編出來。很多人都將自己的人生復雜,展現到了互聯網上。他們文筆未必很好,但故事的鮮活與粗糲是真的有吸引力。
但不知道從何時起,天涯從我的生活突然便消失了。我不再去追上面的故事,也漸漸不再打開那個網頁。這一切發生得很自然,沒有什么契機,也沒有一個什么故事讓我徹底告別天涯。就像那些最無望的分手一樣,連關門都是靜悄悄的,你以為只是平常的出門,結果卻再也沒回來。
再之后,就傳來了天涯即將停止運營的消息。這之間大概有十多年的時間,我幾乎快忘了天涯?,F在看,天涯好像也沒做錯什么,和它同時代的幾個大型論壇也相繼關閉了。有些人說它應該轉型什么的,可能也未免迂腐。一個超大規模的論壇,轉型的成本和難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
只能說,天涯是個網頁時代的產物,到了移動時代真的是力不從心了。就像是最無情的優勝劣汰,當淘汰發生的時候,大自然是不會同情哪個物種的,所謂“天地不仁”,天涯也躲不過。
天涯或許難再見了,但對很多人來說也很難說“再見”。天涯論壇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社交平臺,一個產品門類,而是一種早期的互聯網氣質,那是一種古典又帶有精英化的氣質——這里的精英化不是指的學歷和收入之類,而是剛剛接觸互聯網的中國網民,是真的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對待網絡發帖,很真誠地相信用心寫作可以改變命運、參與社會塑造,并毫無保留地擁抱這股新浪潮。
當然,追憶過去總容易加上濾鏡,那個時候網民其實遠沒有現在這么多,網絡也不像現在有那么多強感官刺激、瞄準“下沉市場”的作品。但天涯和其他論壇所代表的時光,卻深深地印刻在了我們的互聯網記憶中,初代互聯網那種激昂文字、舌燦蓮花的快感,真的令人懷念。
就像《漫長的季節》里那句臺詞,“往前看,別回頭”,“再見”說一次就夠,時時反顧沒有意義。不知道最終天涯重啟能否成功,不能成功也沒什么,哪怕只留下了吉光片羽般的遺澤,也已經有足夠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