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非遺 正青春】李夢雪:以一雙巧手 承兒時味道

2023-06-07 14:41:31 來源:信陽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李夢雪展示她制作的點心。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亞云 文/圖

一雙巧手,一門手藝,一種味道,兩代傳承。在羊山新區北湖郊野公園南的石子崗村,坐落著一家名為“壹禾手作”的點心鋪。在這個小小點心鋪,年近六旬的母親陳曉君將手中的接力棒傳遞下去,接過接力棒的正是她的女兒李夢雪。

今年33歲的李夢雪在中式點心制作方面已經十分嫻熟。她自小品嘗著媽媽的手藝長大。而今,在她的手下,每一塊點心經過手工開酥后,仿佛新春盛開的鮮花,層層疊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荷花酥、棗泥酥、牛舌餅、四葉草、山楂鍋盔……各式各樣的點心既美觀又美味。

高顏值、好味道的背后是李夢雪對品質的追求?!懊恳粔K酥餅都是純手工開酥,一搟一折之間層層酥皮自然形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起酥油。使用黃油制作,自帶奶香味,無糖酥皮不添加香精,改變傳統糕點甜膩口感,追尋食材本味,讓大家在細嚼慢咽中感受一份中國味。”

一盤點心,一壺清茶,香氣四溢。細品細看,小小點心,各具特色:荷花酥有細密的幾十層酥皮層疊而出;棗泥酥以棗泥為餡盛開成棗花的形狀;四葉草花酥仿佛繽紛的花瓣色彩鮮麗;山楂鍋盔外皮以進口黃油加奶粉制成,烘烤后香氣迷人;紅印章、白酥皮的牛舌餅清新脫俗……

“點心”一詞,源自東晉,北方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稱為“嘉湖細點”。在色香味形競奇斗芳的食苑中,點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常食物。從古到今,點心被用來供奉、祭祀、佐茶、待客、送禮,是中華禮儀的最高表達,也是中式飲食的極致體現。

在信陽,點心與茶是一對好搭檔。李夢雪制作的點心常常被顧客用作茶點,點綴茶桌的同時還豐富了味蕾,一舉多得。李夢雪介紹說:“茶點精細美觀,口味多樣,形小、量少、質優,我們制作的點心正符合這些要求。信陽全民飲茶,對于茶點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比粘V谱鬟^程中,李夢雪更加注重的是茶點與茶性的和諧搭配,在兼具風味效果的同時,形成茶點與茶和諧搭配的藝術。

隨著越來越多的客人走進“壹禾手作”,李夢雪更堅定了自己的守藝之路?!安簧兕櫩蛠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沖著你們家的點心來的’,這也成為我堅持做手工點心的最大動力。寧可自己辛苦一些,也要做出有溫度、有靈魂的點心,以高顏值、高品質的作品來回饋大家的喜愛!”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