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容易的。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很有才華且恰好是一名女性,那更是難上加難。畢竟“從政“是“習文“的最終歸宿,而這是男性所特有的權利。
即使這樣,依舊有女性憑才華留名青史,如謝道韞和李清照。謝道韞,字令姜,東晉女詩人。她是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東晉政治家謝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兒媳。這么多的頭銜在前,她的鋒芒卻絲毫不讓男子?!?strong>雅人深致”“林下風氣”都是出自稱贊謝的詞語典故。謝道韞不僅是寫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閨秀,還擁有現代女性所向往的品質——一位內心強大的“大女主”。
(相關資料圖)
那么在如此等級森嚴的傳統社會中,女子想在歷史占有一席之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才女是如何煉成的呢?
下文摘編自《她們:魏晉南北朝女子圖鑒》,經出品方授權發布。
才女是如何煉成的?
文 | 淡霞
“
啟蒙·培養
謝道韞以其才華留名青史,后人欣羨她天賦異稟,膽識過人,她本人一生最仰慕的卻是竹林七賢中的嵇康。
嵇康,三國時期曹魏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官至曹魏的中散大夫?,故后世稱他嵇中散。他身材高大,文采華美,儀表不凡,是著名的美男子、偉男子。有人對竹林七賢之一王戎說:“嵇紹就像野鶴站立在雞群中一樣突出啊?!蓖跞只卮鸬溃骸?(您說這話,是因為)您還是沒有見過他的父親啊。”由此,中國文學史有了“鶴立雞群”這個成語。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被蛟疲骸懊C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鄙焦唬骸帮逡怪疄槿艘?。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迸崃罟客醢藏S:“眼爛爛如巖下電?!薄腥苏Z王戎曰:“嵇延祖(即嵇紹)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
謝道韞一生著述頗多,但流傳至今的只有兩首詩,《擬嵇中散詠松》就是其中一首??梢娝龑︼L秀于林的嵇康的敬仰。在魏晉女性中同樣鶴立雞群的謝道韞,她的才華,是如何煉成的呢?
《筆中情》劇照
才華需要啟蒙,需要培養。
沒有人是天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嬰兒呱呱落地之時,都是一張白紙。周圍的人給他心靈種下什么種子,就會結出什么果子,俗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說的就是啟蒙和培養的作用。毋庸置疑,人中龍鳳的謝安對謝道韞的培養是成功的。或許謝道韞詩文才思是她的天賦使然,但若沒有謝安的細心栽培,她的小小文才也許就被埋沒了。
所幸,謝安是個開明的叔父,不那么重男輕女,將侄子侄女一視同仁,使得謝道韞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詩文才華不至于被忽略或壓抑。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保ā妒勒f新語·德行第一》) 同時,謝安又具備名士的雅量和開闊的胸襟。 他胸懷大志,其還在東山隱居之時,當時的皇帝簡文帝就說: “謝安必定能出山當官,他既然能與人同樂,也不得不與人同憂。 ”后來謝安果然出仕,出手不凡,不僅力挽狂瀾,還將東晉這個偏安一隅的國家治理得國泰民安。 由此,也給中國文學史留下“東山再起”的成語。
他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有一次和王坦之奉命去見有篡逆之心的大將軍桓溫,彼時,桓溫在周圍布置了很多士兵,氣氛森嚴,就等著給前來的朝廷使臣一個下馬威。與謝安同行的大臣王坦之已經嚇得找不著北,兩股戰戰,連手中的象牙板都拿倒了。反觀謝安,卻是鎮定從容,神色如常,與手握兵器的桓溫說話,也是有理有據、游刃有余,最終迫使桓溫尷尬地撤去了周圍的衛士。
不得不說,在眾多謝家子弟中,謝道韞是最得叔父謝安的風韻遺傳的,在叔父這里,她不僅習得學問和詩詞,還耳濡目染了風流名士的雅量、氣度和胸襟。這就為她以后譏諷王凝之、讓濟尼驚奇、怒斥孫恩、惺惺相惜于劉柳等表現出來的高邁風韻和過人膽識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謝安對謝家子弟的栽培,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強迫,而是春風化雨于無形的熏陶。夫人問謝安:“怎么從來沒見過你教導兒子呢?”謝安回答她:“我常常用自己的行為來教導兒子。”
《筆中情》劇照
謝玄有佩戴香囊的愛慕虛榮的壞習慣,作為大家長的謝安沒有怒氣沖沖地當面斥責侄子,而是用打賭的方式贏了謝玄的香囊并燒了它,謝玄由此便明白叔父的良苦用心。謝道韞正是在這樣寬松溫和、教育有道的書香世家成長起來的,可謂富養的女兒。
陳郡謝氏一門,才華卓著。謝道韞的父輩里,叔父謝安自不必說,官做得風生水起,詩詞創作亦超塵拔俗,經常與王羲之等文人墨客詩詞酬和,他還擔任過著作郎一職;叔父謝萬“工言論,善屬文”;叔父謝石曾擔任掌管圖書經籍的秘書郎。謝道韞的同族人中,堂弟謝琰曾“拜著作郎”,后“轉秘書丞”;謝琰的兒子謝混更了不得,他“少有美譽,善屬文”,其創作的山水詩《游西池》中的名句“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因其意境優美而成為現代清華大學校名的濫觴。謝道韞的父親謝奕,一生曠達放縱,經常逼將軍桓溫跟他一起喝酒,桓溫被逼得無奈何,只好躲進老婆南康公主的房間里;《晉書》說謝奕、謝萬兄弟倆“奕萬虛放。為龍為光,或卿或將”,名副其實的魏晉風度,評價甚高。
正是陳郡謝氏的“詩酒風流”、家傳底蘊以及謝安的言傳身教,共同培養、滋潤了謝道韞光彩熠熠的才華。
“
共鳴·激蕩
才華需要共鳴、激蕩。英國戲劇家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后,我們還是每人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庇谥x道韞而言,陳郡謝氏和瑯琊王氏聯姻,門當戶對,物質的交換已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要與夫君有思想的交流,或曰共鳴與碰撞。
可惜,信奉五斗米道、堅信撒豆成兵的王凝之,不是她的理想伴侶,或者說不能成為她的精神伴侶。對一個才女來講,共同生活的漫漫人生路途中,沒有可以自由交流的旅伴,就沒有可以激發她創作熱情的動力。甚至,于中國傳統婦女來說,這種藏于深閨、相夫教子的苦悶婚姻生活,會逐漸扼殺她剛剛萌芽亟待發掘的才華。從這方面來說,她的婚姻是不順的,她的情感是苦悶的,她的才華是被壓抑的。
《東邪西毒》劇照
才女謝道韞的不幸,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具有代表性意義。
美國漢學家羅莎莉認為中國傳統女性不能充分發揮才華,在于女性被困在家庭和婚姻等“內”領域,她說:“從實際來看,女性擁有文化才能確實是不幸的事情。如果女性杰出的文化才能遠勝于她的兄弟或丈夫,但卻始終沒有發揮其才能的合法途徑,這將給她的家庭帶來痛苦而不是榮譽……從總體來看,將文化和創作劃歸為‘外’領域是顯而易見的。‘從政’是‘習文’的最終歸宿,這是男性所特有的權利?!?
所幸,她還有王徽之、王獻之這樣的真名士小叔子,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釋放天性的真性情和灑脫自在。尤其是王獻之,雖說是嫂嫂謝道韞主動為自己解圍,但也間接為她提供一次暢所欲言、與人交流的清談機會。
《筆中情》劇照,文人曲水流觴的雅集
彼時,清談既是風流人物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一種手段,也是上流社會較為重要的社交活動,于女子而言,這樣的機會并不多。謝道韞的父親謝奕去世較早,她的婚姻是由叔父謝安做主的。據說,謝安當初看上的是王獻之,意欲將謝道韞許配給他,只是因為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年齡比謝道韞小許多,女大男小不合適,只得作罷。
王獻之 自小就被謝安所欣賞、所看重,不僅因為他與謝安情趣相投,更在于他本身也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晉書》記載,王獻之年輕時娶的是郗曇的女兒,兩人感情深厚,舉案齊眉,后來迫于當朝皇帝簡文帝的壓力,與郗氏離婚,另娶了新安公主。 王獻之一生對此事耿耿于懷,直到臨終前,他還在凄涼地念叨: “這一生我沒什么可遺憾的事情了,只是常常會想起和郗氏離婚的事。 ”可見其用情至深。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若時間倒流,假如當初謝道韞所嫁之人,不是迂腐的五斗米道信徒王凝之,而是重情重義的真名士王獻之,兩人思想契合,才華共鳴,三觀一致,那么,才女的命運可能會被改寫,她的才華或許可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光彩四溢,就如600多年后的南宋詞人李清照,又如1600多年后的民國才女張愛玲。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稱。 在文化學者余秋雨的《中國文脈》一書中,作者將宋代詩人和詞人進行排序,李清照坐上了女詩人的第一把交椅。李清照的詞,別是一家,人稱“易安詞”或“漱玉詞”,詞集《漱玉詞》成就之高甚至連男性詩人都自愧不如。
李清照最讓世人羨慕的不僅是她的才華,更有她美滿的婚姻。臺灣學者蔣勛認為,李清照非常幸運,她的父親李格非不但自己學問好,還讓李清照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李清照更為幸運的是,她嫁給了趙明誠。趙明誠出身高官顯宦之家,從小就喜愛詩文,喜歡收藏金石碑刻、古董字畫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文化趣味。
《步步驚心》劇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步步驚心》劇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東邪西毒》劇照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她書香門第長大,婚后與趙明誠結成一種知己般的夫妻關系,所以才能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故而我們才會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看到少女時期李清照的活潑靈動,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看到婚后李清照和丈夫短暫離別后的纏綿悱惻,從《武陵春·春晚》中體味到晚年李清照的凄涼與孤獨。
究其一生,李清照的創作力都是豐沛而有質感的,這與丈夫趙明誠的鼓勵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在丈夫的家中她(李清照)得到了像在自己家中同樣的鼓勵,使得她的文學成長空間非常之大。 我們由此看出, 個人是活在社會里面的,個人要對抗一個社會的習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些習俗不是法律,不是道德,而是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是最容易扼殺一個人的才華的。 ”臺灣作家蔣勛如是說。 此言不虛。
幸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筆中情》劇照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重要性不僅在于他們代表伴侶型夫婦關系,還由于他們實現了人的理想。各種因素都不利于已婚婦女發展才華,但人們仍然可以從李趙二人看到一種理想型即夫妻間的知識性聯系。”對一個才女來說,沒有比遇到知己般的夫君更幸運的了,李清照如是,謝道韞卻沒有這份幸運。這或許也是她傳世精品不多、有句無篇的原因之一吧。
“
磨礪·升華
真正的才華,需要啟蒙與培養,需要共鳴與撞擊,更需要磨礪和升華。沒有經過磨礪的才華,終究是浮光掠影、曇花一現,沉淀不下來;沒有升華的才華,只能算小才小技。謝道韞的遠見卓識、林下風氣就是經歷磨煉、升華的才華展現,正所謂“風流蘊藉更才華”。
封建時代的家庭主婦,沒有機會走向社會顯山露水,走上朝堂獻言獻策,只能囿于自家庭院相夫教子,但這絲毫不影響有志向、有抱負的才女磨煉自己的心性和膽識。
公元1127年,北宋發生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金兵不僅擄走北宋徽宗、欽宗兩位皇帝,還將鐵蹄踏向建立在南方的南宋土地,李清照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逃到南方的。兵荒馬亂中,丈夫趙明誠病死,沒有生育子女的李清照孤苦一人,顛沛流離,經歷了旁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
這些生活磨礪促使她的詩詞呈現出磅礴大氣的鏗鏘氣息,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諷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愿北伐收復失地時說:“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這些詩詞顯示出詩人已經從卿卿我我的女性小天地走出來,開始走向社會,關注現實,關注個人和民族的命運。自然,她的才華已升華到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境界。
謝道韞亦是如此。只是,她的才華并未完全集中在詩詞創作上,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變故、家族的衰 落、時代的風云突變增加了她的見識和膽力,磨煉了她志存高遠的氣韻和風度。
《 鴻門宴傳奇》劇照
孫恩之亂爆發,身為會稽內史的王凝之被殺害,朝廷于是派謝琰來擔任會稽內史一職,后來也被孫恩設計殺害了,其兩個兒子謝肇、謝峻一同遇難。 彼時,謝安、謝玄都已去世,其他的謝氏子弟幾乎被孫恩趕盡殺絕,女子謝道韞以自己的氣勢和勇氣取勝,得以茍活。
王凝之一家男丁蕩然無存,謝氏子弟也星流云散,曾經的高門大族——陳郡謝氏和瑯琊王氏,家族式微,身處其中的謝道韞,自然對此有切膚之痛。但這些都不能使她低到塵埃里,反而使她更堅定地培養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所以才會在晚年遇到太守劉柳時,依舊傲然如山松,節操如風霜。正所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詩)。
本文摘編自
《她們:魏晉南北朝女子圖鑒》
作者: 淡霞
出版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