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半前上市的工業富聯即將迎來巨額解禁,該股在解禁前創出歷史新低。截至29日收盤,工業富聯下跌1.7%報收于10.98元,股價早已破發。該股目前市值2219億元,較3年多前高點縮水2911億元。
同花順數據顯示,工業富聯在12月8日有165.24億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高達84.45%,解禁數量也是解禁前規模的5倍多,解禁市值高達1814億元。本次擬解禁股份均為控股股東中堅公司與鴻海精密(中堅公司母公司)直接和間接持有。
流通盤如此激增,二級市場走勢自然受到沖擊。工業富聯最近2個交易日放量大跌,累計跌幅近6%,顯然有資金提前跑路。
回溯歷史,2018年6月8日,工業富聯登陸上海主板,發行價為13.77元,發行市盈率17.09倍。然而,該股在上市后一度漲至25.78元的歷史高點,隨后一路下跌至今。即使算上最近幾年公司的現金分紅,該股目前不到11元的股價,也早已跌破了發行價。
3年半前工業富聯的發行備受市場關注。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引入戰略配售者,其發行股份的30%即5.908億股面向戰略配售者發售,共有20家戰略投資者入圍,其中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互聯網巨頭BAT等均布局其中。當時曾有機構預計,若按照30倍市盈率和所發新股募資計算,其市值有望超過5000億元。然而,公司最新市值僅2219億元,較3年半前高點縮水一半。
根據招股書規定,如公司股票在鎖定期滿后兩年內減持的,其減持價格將不低于發行價。據此,截至2023年12月7日,即將解禁的限售股東不能在發行價之下減持股份。
工業富聯最近兩年走勢疲弱,去年該股逆勢下跌25%,今年至今再度下跌18%,遠遠跑輸大盤。
在股價持續下跌后,工業富聯兩個月前曾宣布推出回購計劃。公司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斥資10億元至15億元,以不超過17.95元/股的價格進行回購,回購股份擬用于員工持股計劃。回購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不過,回購并未能阻止公司股價走弱。
最近幾年,工業富聯業績增速一般。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10%;2020年實現凈利潤174.3億元,同比下滑6.3%;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10億元,同比增長25%。
三季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除了滬股通、富達基金和瑞士銀行外,并無內地公募基金持有,而當年的戰投中央匯金等早已退出。
資料顯示,工業富聯主要業務包含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云計算及工業互聯網三大板塊,具體表現為5G+解決方案、云服務及邊緣計算、“燈塔工廠”解決方案。
(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