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湖北省住建廳公布全省美麗城鎮省級示范鄉鎮名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宜都市枝城鎮等100個鄉鎮上榜。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聯系城市與鄉村的“中轉站”,也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擦亮”的不僅是小城鎮,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底色,是新型城鎮化實施的成色。
2020年,湖北發布“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建制鎮(不含城關鎮)、鄉、獨立于城區外的街道建成區為主要對象,全面實施以補齊規劃缺失、公共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鎮風貌、產業發展、治理水平等七方面短板為主要內容的“擦亮小城鎮”行動。三年行動推進以來,一批批小城鎮持續“擦亮”,景美、業興、更宜居。
當前,已進入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時期,推進以“擦亮小城鎮”為重要內容的城鎮化建設,一方面有利于做好廣大農村地區人口承接轉移,減輕城市人口承載壓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城市地區和小城鎮融合發展的空間布局,提升小城鎮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指數。讓小城鎮既有“城市味”,也有“煙火氣”。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小城鎮宜居品質?;A設施建設是美麗城鎮的重要內容,不同于人居環境改善的“塑形”功能,它起到的是“強筋壯骨”作用。切實發揮小城鎮基礎設施“先行者”角色,一方面要對照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這一目標完善功能,完善小城鎮水、電、氣、路、通訊、物流等方面基礎設施,破解“斷鏈”“瓶頸”問題,另一方面,要對照民生需求加大力度,改善農房建設質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諸如宜都枝城鎮新建公共廁所、文化廣場、休閑綠地,實施雨污水分流提質增效,同步改造路面及人行道,將原本臟亂差的廢棄用地改造成便民利民的停車場,多措并舉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讓美麗城鎮建設“筋骨”更強壯。
整治人居環境,優化小城鎮環境面貌?!安亮凉こ獭弊钪庇^的變化在于小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多地由原先的“臟、亂、差”變為如今的“綠、凈、美”,這離不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持續開展。譬如,宜都市枝城鎮推動全域垃圾“村收、鎮運”集中無害化處理,積極開展“廁所革命”,集約整合項目搬遷;解放路社區在沿街商鋪擺放了200余缽三角梅、月季花,老街出新景,環境美又靚。擦亮小城鎮,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就要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統一干群思想,動員群眾自覺主動整治房前屋后環境衛生,做到掃干凈、碼整齊。對侵占道路、亂堆亂放、違法搭建等問題著力攻堅,對河塘溝渠、道路兩邊、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重點突破,有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從一處美向全域美、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
挖掘文化底蘊,打造精致特色小城鎮。擦亮小城鎮,推進美麗城鎮建設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復制粘貼,搞“千鎮一面”,而是立足本地實際情況和特色文化,著力打造具有獨家特色的魅力風景線,做到“形神兼備”。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枝城鎮中心地帶的白水港村用好用活昔日漁村的“漁文化”,在江灘上建成“鳳棲廣場”“云落白水”“朝陽廣場”三個生態節點,建成長2000米的健康綠道,同時建成白水漁村陳列室,展示漁港歷史,譜寫了魅力漁港新篇章。因此,要給美麗城鎮注入靈魂,就要把本地獨有的集自然風光、歷史傳承、文化底蘊、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為一體的特色資源進行空間、形式、內容上的進一步凝聚和整合,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鮮明特點的美麗城鎮。
小城鎮是聯系城市與農村的紐帶,打造美麗小城鎮,既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也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鎮之美,美在青山綠水,美在路平道寬,美在業興人和。未來,將會有更多小城鎮越擦越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方海燕(宜都市聶家河鎮)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