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林杉 通訊員張景)“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是什么時候生效的?”“1950年!”為加強對青少年的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前夕,江夏區氣象局聯合江夏區科協走進江夏區東湖路學校,開展氣象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
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雷電是怎么形成的?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有幾個步驟?志愿者們通過專家講座、科普視頻、分發氣象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向該校200多名師生講解了氣象災害及防御、雷電、霧霾等天氣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天氣預報的制作等內容。
該校教務處副主任魯青春介紹,此次氣象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旨在讓學生們感受氣象科學的奧秘之處,同時提高學生的氣象防災減災的意識和積極避險的能力,推動校園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學生搶答。學校供圖
“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是什么時候生效的?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什么?”活動設置了精彩互動,以提問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鞏固。三(5)班同學劉語桐搶到了答題機會,快速報出答案:“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是1950年生效的,今年是主題是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
學生動手實驗。學校供圖
“不斷激發同學們的科普興趣、創新意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痹撔PiL曾明星表示,學校努力營造濃郁的科學氛圍,后續還將開展系列豐富科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科學的奧妙,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探索興趣,發展學生潛能,落實“雙減”政策的減負提質要求,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