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崇陽青山綠水“流金淌銀”

2022-06-17 09:30:27 來源:湖北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6月11日,俯瞰崇陽縣青山水庫,崇山峻嶺間,碧波蕩漾,山美水綠。

崇陽縣現有醫用衛材上下游企業近20家,已形成全產業鏈。

崇陽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0.61萬畝,較2021年增加3.96萬畝,成為鄉村振興重要的產業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麗鄉村——崇陽縣金塘鎮畈上村。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通訊員 饒青才 汪佳

仲夏時節,來到幕阜山腹地崇陽,在蜿蜒的“四好公路”上馳騁,兩側綠浪起伏,十分愜意。

國控、省控斷面水質檢測常年100%達標,2021年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7.6%,年平均負氧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2420個……

經多年努力,崇陽縣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護一缸清水于

崇山秀嶺間

站在青山水庫大壩上,清風拂面,碧波蕩漾,山美水綠。

青山水庫總庫容4.3億立方米,是崇陽的“大水缸”,供縣城、青山和銅鐘三地26萬人飲用。水庫庫心斷面監測,水質為一類水質標準。

崇陽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保護這一庫清水。2018年6月2日,縣委縣政府將位于青山水庫中的村委會大樓爆破拆除,并進行復綠。

青山濕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定期進行維護、清漂等工作,“一定要替崇陽人民管好水缸!”

崇陽又稱百泉之鄉,境內河流縱橫,水量充沛,經雋水河通過赤壁、嘉魚流入長江。境內的8個國控、省控、市控斷面,水質均100%達標。

成果來之不易。崇陽縣加強濕地修復和恢復,采取封山育林、嚴禁放牧、禁止違章開墾和建筑等措施,對濕地植被進行保護。同時,把庫區4萬畝森林資源納入生態公益林項目管理。結合“綠滿崇陽”工程,對濕地公園上游高枧鄉、金塘鎮及青山鎮周邊村組實施綠化全覆蓋,完成綠化近5萬畝,恢復濕地面積達190公頃。

“人防+技防守護!”縣水利局局長張朝暉打開手機軟件,坐在辦公室里便可對各大水庫實施監控,查看實時情況。他介紹,該縣對各大水庫安裝了智能監控設備,其中青山水庫投入資金100萬元,發現破壞水生態環境情況時,設備會自動報警,保護力度大大加強。

守一片綠

成就天然氧吧

“一到崇陽,鼻子就通了!”患有鼻炎的王女士說,崇陽是“來了還要再來”的地方。

《崇陽縣“中國天然氧吧”評估報告》顯示: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崇陽縣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2420個,比世界衛生組織界定清新空氣的標準要多一倍,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4.4%。2020年,崇陽縣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崇陽地處幕阜山腹地,南高北低,四周群山環繞,中間是一處小盆地,雋水河穿城而過,十萬畝野櫻競相爭春,四十萬畝竹林泛綠浪,森林覆蓋率達61.86%,有“江南小天府”之稱。

“要護樹如命!”崇陽縣林業局負責人說,崇陽縣委縣政府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全面落實“林長制”,近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32.4萬畝,精準滅荒面積全省第二。

崇陽縣桂花林場經半世紀的努力,由荒山變成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2%,擁有森林面積15萬畝,活立木蓄積約50萬立方米,楠竹面積約1.5萬畝。

位于桂花林場的千年古樹群落,全鎮94名生態護林員幾乎每天都來看看。白霓鎮白霓村發現49棵古桂樹,政府和林業部門當即行動,將這些樹保護起來,并建成古桂公園,現在游人如織。

崇陽山水相依、城林共生,自然生態得天獨厚,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2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2.5%。每到傍晚,各大公園熱鬧非凡。

禁一次性餐具護綠肺

“綠透了!”6月11日,崇陽縣港口鄉,從山頂到山腳,滿眼皆綠,高堤河從山腳嘩嘩流過,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清晰可見。

來到鄉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端來一杯茶,定睛一看:玻璃杯。鄉長馮昭光說:“放心,每只杯子都消過毒!”

“港口鄉和桂花林場是崇陽的綠肺。”馮昭光說,港口是因“八港一河”匯聚于此而得名,森林覆蓋率達到78%。可是,每到洪水季節,河道上總能見到塑料等白色垃圾,怎能讓垃圾損害顏值?

自2019年5月1日起,港口鄉在全省率先開展“禁塑”行動:該鄉所有小賣部、早餐店、流動廚師經營隊伍等,不得出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全鄉13個村3萬多人不得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為此,鄉政府購買環保袋、無紡布袋、玻璃杯和共享菜籃等,用無紡布購物袋代替“一次性”購物袋,用玻璃杯換出農戶“一次性”紙杯。

禁塑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3年后再次來到港口鄉,街道正進行立面整治,街面干凈如初,河道難覓白色垃圾,各家各戶的房前屋后干凈整潔。

今年清明節,看到村民帶著塑料花上山祭祀,該鄉購買了4萬枝鮮花,以鮮花換塑料花開展文明祭掃。不僅杜絕了山火,更倡導了文明。

從“一片美”轉向“全域美”

今年3月,在一次人居環境整治檢查中,崇陽縣懸賞:只要在沿途村莊公路旁發現一片巴掌大的白色垃圾,就獎勵500元。

“遺憾”的是,在當天的檢查過程中,沿途幾十公里的鄉村公路旁,檢查人員沒找到一片白色垃圾。

崇陽縣委書記鄭俊華說,懸賞的底氣來自于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實現了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由“一片美”向“全域美”轉變。

白霓鎮回頭嶺村王世杰故居門前,原本是一處荒塘,經過整治改造,搖身變成生態停車場。停車場下面,一座污水處理站藏在綠茵中,處理后的水清亮透徹,流到荷塘,新長出的荷葉迎風搖曳。

崇陽縣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阮宏偉介紹,該站投資60多萬元建成,采取多層生物濾池加人工濕地凈化生活污水,今年再投資30萬元,將村委會等地的污水接過來,現在每天可以處理110家的生活污水。

阮宏偉說,這種污水處理站是按照美麗鄉村的標準設計建設的,不僅實用,還美觀,像這樣的污水處理站全縣共有19座。

崇陽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該縣在脫貧攻堅期間,就高標準謀劃,狠抓人居環境整治,做好城鄉垃圾治理、“廁所革命”和白色污染整治等專項行動,延伸鄉鎮污水管理覆蓋,實施農村“四水”共治,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與此同時,崇陽共撥付政府獎補資金3.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80多億元,洪下、茅井等3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已初步成形,金塘鎮畈上村、桂花泉鎮桂花村、銅鐘鄉坳上村被評為湖北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范村,白霓鎮油市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環境美,游客來。櫻花小鎮、七彩藥王谷、小自然野奢酒店、浪口溫泉、大市渡槽等一系列景點、民宿火爆起來,常常一房難求。

練一技之長,助“高新綠”工業崛起

走進湖北晶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忙著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

釩有“工業黃金”之稱,釩產業是崇陽縣的重要支柱產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釩產業在陣痛中蛻變成長,經歷了從談釩色變到以釩為榮、從粗糙生產到高新發展、從污染企業到綠色產業的變革?,F在全縣共有規上釩企業17家。

湖北晶洋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從2008年投產至2019年,公司總計納稅超過1億元。2020年初,公司法人意外去世,企業資不抵債,負債5000多萬元。

“培育一個企業需要很多年,放棄一家企業只需要一分鐘?!?在這家行業龍頭企業遭遇危機之時,崇陽縣委縣政府及時出手,多部門助力,民營企業家孫龍冒險接手。當年9月恢復生產,去年完成產值2億元。

“崇陽的釩生產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孫龍底氣十足地說,釩產業市場雖然還處于低迷階段,只要投入技改,降低生產成本,企業一定能發展得更好。今年,他們投入2000萬元對4條生產線進行改造,還將建一條新的生產線。

近幾年來,崇陽堅定不移推進以綠色工業為支撐、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全面發力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有機統一,以生態經濟成效檢驗生態文明創建質效。以“高新綠”為特點的新型工業強勢崛起,園區稅收實現五年增五倍突破性增長。

回眸過去五年

202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68億元,年均增長8.92%

釩產業進入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紡織衛材產業成為全省五大重要基地之一,園區稅收實現五年增長五倍

成功創建國家重點產茶縣、全國最大小麻花生產基地、“崇陽雷竹筍”“崇陽小麻花”核準使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實現國家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零”的突破,農民豐收節、櫻花節等文旅節會品牌越來越響亮

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完成造林面積32.4萬畝

展望未來五年

打造綠色高新釩、紡織衛材、光電信息“三大百億產業”

推動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機械電子等產業加快發展

圍繞藥、竹、茶、豬等產業,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向深加工邁進

實現屆末園區產值突破200億元、稅收突破10億元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促進農民致富增收,打造引領全省山區鄉村振興的“崇陽樣板”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