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何陳飛 徐亞萍 陳鈺)芳菲四月,管窯鎮土城崗村300畝九尖艾種植基地蘄艾郁郁蔥蔥,長勢喜人。
半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卻變成了連片整廂齊壟的蘄艾基地。
“要說這地還有我家三畝的份兒呢,但還真是沒想到這只長雜草的荒地竟能變成‘基地’,現如今這地里種的可是能來錢的好東西呀!”在地里忙活的幾位村民不約而同地說道。
黨建引領,推動管窯鎮謀篇布局農村集體經濟,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既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個堡壘就是一部引擎
管窯鎮位于蘄春縣西南部,地處黃金水道長江中下游北岸。全鎮總面積72.3平方公里,人口3.1萬,下轄17個村(居),全鎮共有農田23000畝、魚塘18000多畝。
2021年,從全縣黨政班子目標責任考核排位看,管窯鎮在10個二類鄉鎮第四名,在“3345”對手賽中排第三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全鎮村集體經濟收入為261.6萬元,全鎮1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三合鋪村與嵐頭磯居委會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20萬元以上。
堅持黨建引領,一個支部就是一座戰斗堡壘,該從何處夯實?
毫無疑問,基層黨組織是帶動發展集體經濟的“引擎”,只有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凝聚民心、鞏固基層黨組織執政基礎才能煥發出更加強勁的活力。
2021年換屆以來,管窯鎮分別完成了村黨支部換屆和村民委換屆,實現了村“兩委”班子的選優配強,及時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輸入新鮮血液。通過對村干部開展輪訓,建立激勵獎懲機制,提高了村干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
從頂層設計出發,該鎮堅持把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年度工作的“一號工程”,作為書記抓黨建考核的“首要指標”;從行動路徑上,將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村級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規范村級集體經濟收支管理,建立完善集體經濟臺賬;從結果導向上,培育“堅定目標,搶抓機遇,因地制宜,克難奮進”的精氣神,抓實村級集體經濟,特色鮮明,催生高質量新篇章。
一聲鄉音引回一個希望
管窯鎮地處蘄春“五區”建設中心“兩區”,即河西園區和臨港經濟區,全縣唯一。該縣第十六次黨代會賦能管窯,要立足“縣城拓展區、河西新興工業延伸區、管窯臨港經濟區、陶藝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一主兩翼”的核心區。
實踐證明,積極宣傳能人回鄉、教授回鄉等政策,吸引人才回鄉創業,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引進企業入駐,既能解決農民就業,又能增加土地租賃收入。
2021年初,村里被列為全省2021年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試點村,拿到50萬專項資金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喜的是這50萬數目不小,對于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的土城崗村,無異于是雪中送炭。憂的這50萬投到哪里才能砸得出聲響、看得見水花,對得起“試點”這一重任呢?
土城崗村書記管正平心里格外亮堂:以土地入股形式聯合“回鄉能人”王長軍,“我們以蘄艾產業為突破口,土地從群眾手中流轉得來,首期流轉費35萬,土地平整費用15萬,基地建成后歸村集體所有。經營管理交給市場主體湖北灸草堂科技制品公司,分工明確,各取所長!”
敢試敢闖闖出了新路,企業每年向村集體交納6萬元的基地使用費,同時后續生產中優先雇傭本村群眾,這是村里長期持有的“綠色存折”。
依托這片九尖蘄艾種植基地,土城崗村閑置土地資源得到了利用,企業的原材料缺口得到了就近的穩定供應,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就近就業直接收益,村集體也增加了收入,實現了多方共贏。
樓崗村以特有的百年“藥柿”品牌為主導產業,2021年發展種植規模達500畝,引進能人回鄉,研究“藥柿”二產柿茶、柿酒深加工項目,實現以一產的休閑觀光、采摘銷售和二產深加工、電商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化現代農業產業鏈,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又帶動農民發家致富。
目前,管窯鎮大力推行“凝聚力量智慧,推動綠色發展”,產業鏈+文化元素+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全鎮上下呈現出活力強、變化快的好氣象,鄉村振興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一方水土涵養一大特色
一批實事惠民生,一村一品強特色。
管窯鎮是魚米之鄉,境內最大湖泊赤西湖面積6000余畝,帶來了豐富的魚、藕等自然資源和灌溉便利。濱江環湖種植有萬畝梔子、萬畝油茶、千畝柿樹以及萬畝蘄艾,為管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以及文旅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利用地理位置獨特、水源充足的優勢,該鎮積極引導各村承包戶發展棱角、小龍蝦等特色水面養殖,大力發展魚蝦共養模式、稻蝦共養模式,優質龍蝦、成品蝦、四大家魚魚苗暢銷縣內外。學堂崗村利用旱改水項目,擴展水稻種植面積50余畝,播種優質水稻,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管涼村以種植優質水稻為經濟支柱產業,年產糧收益達6萬以上;樓崗村引導村民發揮傳統水產養殖特色,協調水產養殖專家對養殖戶開展培訓指導,打造出垂釣、休閑于一體的特色水產養殖產業。
以蘄艾為主的大健康產業是蘄春特色產業名片,管窯鎮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實施“產業規?;?、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戰略,創新推出的“村長工程”高標準打造萬畝蘄艾基地、萬畝梔子基地、千畝柿子基地以及萬畝油茶基地,積極引進配套倉儲、物流、加工、銷售等產業鏈項目,打響“一草、一花、一木、一茶”四大農業品牌,催生富民富村產業集群。
目前,該鎮在“五大片區”上聯袂發力:以三合鋪、南征湖、付崗、江涼為主的李時珍工業園區拓展區,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推動新型材料制造項目、蘄艾精油深加工項目開工入庫,建成管窯工業項目集中區;臨港經濟片區依托蘄春港總體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倉儲物流、商貿服務等經濟體系進行精準招商,推動普通貨物倉儲物流服務平臺項目簽約開工,促進長風油庫項目建成投產;南征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串珠成線,連接寒婆嶺、土城崗、西湖里、樓崗,形成大健康產業示范園;沿江現代農業產業帶片區依托嵐頭磯、泥灘原有的萬畝梔子、萬畝油茶基地,三產融合發展;陶藝小鎮核心片區走進全國茶博會、武漢建博會等專業展覽,擦亮管窯陶器名片,激活文旅非遺康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