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閔行區梅隴鎮有疫情防控社區居民反映,該鎮發放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資中,部分豬肉存在質量問題。閔行公安分局第一時間會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調查,目前相關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銷售偽劣產品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閔行區兩名干部因被黨紀政務立案。(據4月19日極目新聞)
民生保障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要打贏這場仗,保障民生是根基所在。尤其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是應該滿足也必須滿足的基本需求,不應該有任何馬虎和懈怠。明知道送來的豬肉是民生保障供應,是很多在封控中堅守的家庭,盼了許久才盼來的“肉味兒”,卻為了牟取私利,趁災打劫,以次充好,把變質變味,品相極差的豬肉送到居民手中,簡直是泯滅良知,無恥至極。
而據警方通報,供應這種劣質豬肉的上海咨諭實業有限公司,竟然還是通過正常手續與梅隴鎮鎮政府簽訂了《保供協議》的公司,這樣的草臺班子,這樣的商業信譽,這樣的做事方式,是怎么拿到這一紙合同的?實在令人不能理解。難道該區就找不到更正規,更有規模的供應商了嗎?相關干部被依法立案調查,也是理所應當,自食其果!
疫情防控本來就是非常時期,人手少,任務重,風險大,一批保障物資發到居民手中,不知要經過多少環節,耗費多少人的時間和勞力。如果保障物資從源頭上出現質量問題,不但會讓好不容易拿到物資的居民感到憤怒心寒,也讓很多人的辛苦努力付諸東流。疫情期間的民生保障,不僅要解決動力短缺,流通不暢等問題,更要扎實地把控供應質量,至少要讓千辛萬苦送到居民手上的菜,是新鮮的,安全的,能解燃眉之急的。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在民生保障環節已經出現了多起違法行為,有人哄抬物價發“疫情財”,有人偽造通行證倒賣物資,有人假借團購之名搞欺詐……種種宵小之舉,擾亂防疫大局,損害群眾利益,不但讓很多人的生活受到不良影響,也引發了強烈的負面情緒,讓居民感到憤懣不已,忐忑不安。
據悉,3月14日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向各市場主體發放提醒告誡函41214份,累計查辦案件224件,而當下,政府簽約的保供單位,都出現違法違規問題,更需要監管部門充分認識到當前形勢的復雜性、艱巨性和反復性。
要以典型案例為鏡鑒,提高警惕性,拉緊“高壓線”,對違法違規行為要冒頭就打,嚴懲不貸,更要在供應保障環節加強監督,未雨綢繆。唯有讓群眾在防控狀態下,能好好過日子,才能穩定人心,穩固秩序,才能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去爭取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