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趙雨潼
編輯/ 董雨晴
《馭鮫記》尚未更新的幾天里,江笛把預告片刷了又刷。
居家隔離的難熬時光中,追劇成為了她為數不多的消遣方式,九尾狐和大尾巴魚的故事可以讓她暫時忘卻填不滿的冰箱、收不到的快遞和近在咫尺而不得的春光,一心系于劇中人。
在關于劇情、演員、服化道的討論之外,江笛最關心的是這部劇能否更新得再快一些。一周六集的更新頻率對她而言根本“不夠看”。當畫面定格在情節要緊處、視頻進度條卻走到盡頭時,與片尾曲一同響起的是一聲來自心底的嘆息:“這周的快樂又結束了。”
孟姍姍也是“催更大軍”的一員,微博評論、直播留言中都有她異?;钴S的身影。然而,絞盡腦汁創作的催更語錄遲遲未能奏效,失望之余,她甚至有些想念超前點播:“為了直通大結局,我愿意花錢?!?/p>
這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深度用戶的心聲。2021年10月至今,超前點播退出歷史舞臺已有半年時間,視頻平臺收回了貿然伸出的那條腿,猛一回頭卻發現,自身提供的服務似乎并未徹底滿足用戶更為多元化的視聽需要,因排播引發的投訴建議層出不窮,但在現有條件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加更”又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會員之上再加會員,盜版之外又添劇透,昔日超前點播帶來的不佳體驗歷歷在目。一邊是少數沉浸式追更的深度用戶,一邊是多數消費內容廣泛的尊貴會員,在前者的呼聲與后者的反感之間,視頻平臺陷入了進退兩難。
(圖源:視覺中國)
當用戶開始催更
追劇追到關鍵時刻發現沒得看了是一種什么感覺?作為《馭鮫記》的忠實觀眾,江笛很有話說。和昔日規律通勤時的忙碌相比,居家隔離的每一天都顯得格外漫長。結束了手頭的工作、準備出預制的食物、整理好家中各個角落后,她終于可以進入一天中最快樂的時段——看劇。
萬花谷中的馭靈師,泣淚成珠的鮫人,甜與虐交織的背后,是人物間彼此救贖與共同成長。江笛喜歡這樣的故事,也因此沉迷其中。但和開播伊始的連更九天相比,下部的播出進程令她感到無所適從,在“播三休四”的排播策略下,《馭鮫記》只在每周的前三天更新,周末的黃金時間反而讓位于其他內容?!耙恢苤挥辛?,更新得太慢了,而且每次都結束在留下懸念的情節,只能等到下周,很吊人胃口?!?/p>
抱有類似想法的用戶不在少數,但從平臺的角度思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介紹,對視頻平臺來說,排播是一個復雜且嚴肅的工序,牽涉到一系列合作伙伴的配合,包括片方介質的準備、平面和視頻物料生產、廣告招商等各個方面。而劇集之外,還存在綜藝、電影、紀錄片、少兒節目等多種內容形式——均各有擁躉。為了全面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平臺資源勢必進行統一的調度,因此很難就單一項目同時滿足用戶的任意需求。
“一般情況下,平臺頭部劇集內容的釋放進度,能夠滿足90%左右會員用戶的訴求。很多用戶也并非每個更新日都有時間追劇,大部分是在節假日才能看劇放松。”上述業內人士說。
但和江笛一樣,孟姍姍顯然是另外的10%。她本不熱衷于仙俠題材的劇集,只是在朋友的推薦下嘗試著打開了一集,隨后一發不可收拾。為了能夠第一時間縱覽人物命運,她從普通用戶升級到了優酷年卡會員,但即便如此,她還是心有苦惱:“失憶掉馬梗多好看啊,為什么不加更?再拖拖拉拉地下去,熱度都快沒了!”
社交平臺上,《馭鮫記》的“催更大軍”日益壯大,用戶會用劇中臺詞“花式催更”,只為加快追劇的腳步。孟姍姍幾乎每天都會在相關微博的評論區看到熟悉的ID,“加更這件事,大家已經說累了”。
這不是她第一次為視頻平臺的更新速度“抓心撓肝”,上一部讓她沒忍住吐槽的還是《開端》。這部僅有15集的短劇,以其環環相扣的燒腦劇情、妥帖自然的視角過渡引發一眾好評,也因此遭遇了用戶的催更。彼時,騰訊視頻通過官方微博與主演白敬亭的“玩?!被?,實現加更,順理成章地終結了催更循環。不過,面對上下兩部共計42集的《馭鮫記》,孟姍姍感覺催更就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毫無效果。
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用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任何一部劇集的加更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以《馭鮫記》為例,龐大的玄幻特效數量注定了它需要充足的后期制作時間,否則粗糙的后期將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視覺體驗,累及作品和用戶。不僅如此,更新節奏的調整也壓縮了預告片、花絮等物料的生產時間,進而影響到項目的宣推效果。另外,在廣告招商層面上,加更意味著最初承諾的播出周期發生變動,不僅可能造成廣告商機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廣告投放素材的準備周期,若制作平臺未能及時更新或將面臨違約或索賠。如此種種,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絕非視頻平臺希望看到的狀況。但關閉加更這一用戶情緒釋放窗口后,其劇集更新只剩下會員、非會員兩套方案。顯然,這并不能滿足深度用戶的追劇需要。加更久候不至,孟姍姍不免感慨:“突然有些想念超前點播?!?/p>
(有用戶呼喚超前點播回歸)
超前點播的難題
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對于用戶、制作方還是平臺,超前點播都有其合理性。一部分深度用戶的需要得到滿足,制作方可以由此收獲正反饋,平臺也能夠提供差異化服務——至少從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模式。
孟姍姍至今還記得《陳情令》播出的空前盛況。2019年夏天,她以30元的價格直通大結局,第一次打開了超前點播的“潘多拉魔盒”,也和其他參與解鎖的用戶一道,為視頻平臺論證了這一模式的威力。網傳騰訊視頻最終點播營收超過1.5億元,賺得盆滿缽滿。盡管數字并未得到官方證實,不可否認的是,超前點播的確讓視頻平臺嘗到了一絲甜頭。
需要注意的是,有極強解鎖付費意愿的用戶并不能代表全體會員。騰訊視頻借《陳情令》開創超前點播先河時,為之買單的多數是以粉絲為代表的該劇深度用戶,他們與平臺達成了微妙的默契,雖然播出中途推出超前點播有損會員權益,氪金(指花錢)仍舊是一個固定動作。但對于《慶余年》《掃黑風暴》等用戶覆蓋范圍更為廣泛的爆款劇集,這種寬容便不復存在。
提起《慶余年》的超前點播操作,丁智嶸依然忿忿不平,他無法理解會員含金量就這樣硬生生地被視頻平臺稀釋,而自己對定價體系、更新節奏的制定依據一無所知?!斑@類在熱劇播到一半突然進行超前點播,對消費者不予提前告知的行為,無異于坐地起價?!彼芙^為《慶余年》的超前點播付費,因為“搶先看原本就是會員權益的一部分”。
作為內容行業從業者,呂心妍購買了多家視頻平臺的會員——她始終堅信,為優質內容付費是對這個行業最有力的支持。但即使是這樣,她對超前點播的“逐集解鎖”設置同樣頗有微詞?!拔耶敃r疑惑的是,為什么不能先解鎖最后一集?如果知道結局不是我想要的那個,我完全可以停在當前這一集,何必還要花錢給自己添堵?”
孟姍姍不排斥超前點播,卻不能接受任何一部劇集都試圖借此撈金。她提到,為超前點播消費相當于一次投票,有些內容值得,有些內容不太合適。換句話說,質量才是決定是否實行超前點播模式的關鍵。
可是,盜版的存在使得一切討論都失去了價值。就在《慶余年》因超前點播飽受口誅筆伐時,社交平臺上刮起了一股盜版旋風,侵權鏈接層出不窮。為此,新麗電視、騰訊影業、騰訊視頻、愛奇藝發布聯合聲明,就盜版行為向公安機關及人民法院報案并立案。
(慶余年官微)
12426版權監測中心主任吳冠勇認為,盜版行為的出現與超前點播沒有必然聯系,影視劇集越熱門,所產生的盜版數量越多、傳播廣度越大。但丁智嶸和孟姍姍都覺得,盜版顛覆了他們的付費邏輯。從會員付費到超前點播,其實是以消費金額的多少進行速度劃分,花錢最多的人跑在最前面。然而現實是,對價格尤為敏感的用戶轉向盜版,憑借這種特殊“外掛”,彎道超車,一騎絕塵。
世間安得雙全法
于是,用戶在嗷嗷待哺,平臺正進退兩難。為了盡可能滿足用戶需求,視頻平臺想方設法地尋找能夠提供給用戶的多元化服務——在正片之外,一些花絮和周邊欄目加班加點地應運而生,以填補那些更新空缺的時光。
4月17日午間,江笛驚喜地發現,微博首頁多了兩條新鮮出爐的花絮,但和正片帶來的滿足感相比,這遠遠不夠。她不明白:“比起擠牙膏一樣地放出物料,就不能開一下超前點播嗎?”
(官方加更花絮)
這樣的聲音不在少數。視頻平臺也已經意識到,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在排播、更新等方面的訴求,如果倒回到超前點播誕生的起點,用戶最需要的其實是站在自身視角、在保障其權益的前提下,以一種更為合理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嘗試該模式。
《財經天下》周刊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想要有序推進超前點播模式,首先需要做到兩點:透明和平衡。從定價規則的公開到具體服務的明確,都盡到提前告知用戶的義務,在兼顧非會員用戶、會員用戶,深度用戶乃至內容制作方、廣告主等多方需求的同時,保證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之間的平衡,并在升級優化的過程中,以內容為中心,充分體貼其消費心理,給用戶更多的安全感。
“不管你做什么模式創新,你還是要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一位劇集行業從業者也說出了類似的想法。
在江笛眼里,這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式?!拔以敢鉃槌包c播付費,那么我來花錢;你不愿意,那么你可以按部就班等待更新?,F在的問題是,我想一口氣看到最后,但沒有什么辦法,只能干著急?!?/p>
另有業內人士直言,如果一個視頻平臺不能做到針對性、分層次地服務用戶,一些用戶的需求自然無法得到滿足,長此以往,“視頻平臺和用戶或許不得不面對雙輸的局面”。
多元化服務的缺失下,用戶輸在一時的體驗,視頻平臺輸的卻是長久的發展——在長視頻行業舉步維艱的當下,每一個用戶的留存與拉新都至關重要。2021年,愛奇藝凈虧損雖有所收窄,但難以在一時間內完全扭轉虧損的局面;即使是內部資源雄厚的騰訊視頻,其廣告收入也在減少,開始優化成本、減少財務虧損。在此背景下,視頻平臺不能失去用戶,制作方也在渴求以更多的收益反哺上游生產環節。某種程度上,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
事實上,超前點播并非一條通向羅馬的坦途。盜版難題當前,各家平臺也在探索是否存在一種科學合理、滿足用戶又保證規范化的模式,以及額外的增值服務可以提供給用戶。一位長期關注視頻行業的人士強調,超前點播與會員用戶權益天然地存在矛盾,相比之下,為非會員用戶提供付費加更、調整其觀看頻次,或許是更好的選擇。與此同時,以劇場為整體試水細分收費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徑。
長久以來的免費模式,相當于內容行業面前橫亙的一塊巨大的頑石,在高額成本與持續虧損的夾擊下,如何活下去成為所有從業者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只有優質內容得到激勵、創作者有所收獲,才能形成穩定的正向反饋,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超前點播當然不是唯一的解法,視頻平臺仍舊在尋找提供多元化服務的可行方案。對于平臺來說,更好的消費體驗本就是行業共同的追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終究會得到解答。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