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通訊員 孟娟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如果朽木遇到智慧的匠人,朽木也能雕琢成寶。平常在我們眼中可能不起眼的樹根,在根書創作者的眼中可是寶貝。
根書是一門古老的造型藝術,中國有記載的根藝作品是從戰國開始并形成的,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歷史。根書是利用具有一定天然美的根材按照筆墨書法的用筆和章法,創作出各種書體的書法藝術。
湖北襄陽市??悼h兩峪鄉,有一個普通的中學老師,并非專業文化工作者,卻癡迷于根書創作,他就是今年59歲的劉漢國。
2月28日,襄陽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襄陽市首批民間博物館名單,全市共有11家入選,兩峪鄉農耕文化展示館(包括兩峪鄉鹿鶴根藝展示館和農耕文化展示館)位列其中。而這個民間博物館是由劉漢國創辦的,他創作的根書作品是博物館的展品之一。
3月8日,極目新聞記者電話采訪了這位根書大師,在他的帶領下走進神奇的根書世界。
一根一字
從天然造型上
獲取靈感
1980年,劉漢國在??祹煼秾W語文、美術,學美術時對泥塑產生了興趣。1982年畢業后,劉漢國進入??祪捎l中心學校教書。1987年,劉漢國開始根雕制作,利用農村廢棄樹根,根據形狀和想象,做成一些人物、花鳥、野獸之類的根雕。2000年,劉漢國從樹根天然造型上獲取靈感,開始根書創作。
談起如何和根書結緣,劉漢國告訴記者,有些農戶得知他喜歡根雕,經常在干活時發現一些好的樹根就會聯系他,“有一年冬天有人發現了一個長在石頭上的樹根,我去一看,驚奇地發現這個樹根看起來有點像‘壽’字?!眲h國既驚喜又興奮,毫不在意當時室外低溫,頂著寒風,花費了近半個月清理它,把外面的枯皮和沙石清理掉之后,樹根仍然重達200多斤?!拔一ㄙM了半年多的時間把這個‘壽’字創作出來,最后賣了一萬元?!?/p>
經常和樹根打交道,受傷是難免的,劉漢國的雙手布滿老繭,他笑說:“這沒有什么,在創作根書的過程中收獲樂趣,才是我最看重的?!?/p>
這次的創作經歷讓劉漢國發現用樹根創作書法十分有趣。劉漢國的根書在尊重樹根生長規律的基礎上,把樹根變換成字,無論大小都是一根一字,從而創造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根書藝術。
耗時2年
創造根書
《夢游天姥吟留別》
談到根書創作的秘訣,劉漢國告訴記者,首先是收集材料,根書取材嚴謹,最好是選取深冬時期的硬雜野生樹根,且必須生長在沙石夾層之中或石板之上,以保證自然彎曲不變形?!斑@樣的根特別合適于做草書,我常用的有映山紅(杜鵑)、紫薇、劍楓等?!睂τ跇涓暮穸龋瑒h國表示也有要求,最厚不能超過5厘米。
如何把一段枯朽的樹根變成一個“字”呢?劉漢國告訴記者,根書最重要的一步:選材,也就是要在觀察后發現樹根像什么字后,用鋸子、剪刀等工具裁剪?!白龈鶗褪撬囆g再創作,要有發現和想象的能力,要有藝術的聯想力,否則創作出來的根書會比較呆板,根書一定要有精氣神!”
接下來,就是用角磨機打磨鋸子、剪刀操作過的痕跡,減輕人工痕跡,讓根書更加自然,而為了防止木材后期被蟲蛀,還需要用明火烤,再涂上防護漆,“我們在顏色上盡量保持木材天然的顏色。”
為了創作更多的根書藝術作品,尤其是用根書創作一首詩詞,往往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個字,這就需要找尋更多的樹根,所以劉漢國有一個很大的倉庫,擺放了這些年他收集的大大小小的樹根。而周圍的村民也投其所好,遇到合適的樹根都會收集起來賣給他?!氨热纭秹粲翁炖岩髁魟e》這首詩,開始每天可以找幾十個字,但越到后面越難找到合適的字,有時候幾天都找不到一個字。最后花費了將近2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作品。”
從展示館到興趣班
讓更多人喜愛根書
這些年,劉漢國精心創作大大小小的作品有200多幅,其中《念奴嬌·赤壁懷古》《蒼山如海》《卜算子·詠梅》《惜時》等多幅根書作品一展出,立刻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其中,巨幅根書《沁園春·長沙》在“第十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百花杯”優秀獎;《沁園春·雪》在“中國工藝美術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國藝杯”金獎。劉漢國也先后獲得工藝美術大師、襄陽工匠、隆中工匠、保康名匠和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名氣傳開后,不少人慕名前來購買劉漢國的根書作品。有一次《沁園春·雪》這幅作品以18萬的高價被一位客商看中,“因為這幅畫太大,有7平方米,我去他家一看,沒有合適的地方掛,我就勸他還是不要買下這幅根書作品了?!庇羞@么高的價格為什么不肯賣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劉漢國認真地說,“出售根書作品也要講究緣分,當時那個客人和我商量要不把這幅作品裁剪一下,我很認真地告訴他,字和作品的尺寸都是有一定比例的,還是等有合適的作品再買吧。最后客人也很感動,花兩萬塊錢買了另一幅小一點的作品?!?/p>
2012年,劉漢國在鎮上創辦了第一家民間文化展示館——兩峪鄉鹿鶴根藝展示館,展示他這么多年來創作的根雕、根書、根藝茶臺等三百多件作品,面對群眾免費開放,引來無數人關注,大家看后直呼驚艷。2018年,劉漢國創辦了第二家民間文化展示館——農耕文化展示館,占地200多平方米,用來展示他收藏的過去年代的農耕和生活用具,并供游客現場體驗。這兩間文化展示館自創辦后,慕名前來參觀的人幾乎從未間斷過,至今已接待參觀者達數萬名。
近幾年,當地學校和少年宮也開設了根書興趣班,有十幾名孩子跟著劉漢國學習根書創作?!昂⒆觽儗Ω鶗埠芨信d趣,他們創作的不少作品在縣市獲得過大大小小的獎。能有這么多人喜愛根書,我也很欣慰?!眲h國說。
如今,年近花甲的劉漢國仍在鉆研創作更多更好的根書作品上不斷摸索。他說:“根書是我的生活樂趣,既能豐富我的業余生活,也能帶給別人快樂?!蓖诵莺笙胱鳇c啥?面對記者的提問,即將退休的劉漢國毫不猶豫地答道,“必須是全身心投入到根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