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啃“硬骨頭” 突破系列難關——武漢地鐵5號線建設背后故事

2021-12-26 18:04:52 來源:湖北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武漢地鐵5號線貫穿青山和武昌老城區,下穿蛇山、黃鶴樓,涉及周邊建筑物、城市主干道、地下管線、鐵路邊線等設施的保護、拆遷、改移工作,對施工難度帶來了極大挑戰。

12月26日,5號線黃鶴樓段施工方—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介紹,該段地鐵隧道頂部距離黃鶴樓僅37米,同時還要下穿景區內名勝古跡——勝像寶塔?!皩毸樵ㄖ?,距今已有678年歷史,這些都對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p>

為此,在隧道爆破過程中,項目部“一點一點地啃硬骨頭”,每次只單獨爆破一個孔,平均每方巖石控制炸藥裝藥量約1.16公斤,控制爆破震速小到0.17厘米/秒,遠低于黃鶴樓及景區所允許的震速2厘米/秒要求,確保了景區名勝古跡的安全。

中鐵七局則參與了5號線都市工業園站、都市工業園站—武鋼站盾構區間、建設十一路站—都市工業園站盾構區間和工人村車輛段出入段線明挖區間共一站三區間的建設任務。項目負責人介紹,在盾構掘進過程中,要下穿多處建筑物群、多條既有鐵路線、青山港以及大面積沿線中等發育的巖溶地段。為最大限度降低盾構掘進對既有建筑以及鐵路的變形、開裂、塌陷等風險,項目部一方面通過增加樁基對既有鐵路橋樁基進行隔離,對隧道下穿范圍內的土體進行加固,對盾構區間四周土體進行注漿加固的措施,對既有鐵路進行保護;另一方面,采用智能化自動監測方法,24小時不間斷監測,實現數據信息管理、發布、報警自動化,在盾構施工過程中結合監測數據實時調整施工參數,有效確保了盾構掘進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準確性。

“最困難的時候是要經過800多米的硅化灰巖地段,由于該斷面巖層硬,最高強度近120兆帕,相當于拿刀具在磨刀石上鉆洞。盾構機在一般地質情況下一天能掘進12-15米,而在灰巖地段,我們每天只能掘進1-3米,在最硬的基巖段,每掘進2-3環就要開倉檢查刀具,每10環就需更換10余把刀具,真是有種有勁使不出力的感覺?!睍r任項目總工李兆鵬坦言,這是他見過最難啃的區間隧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成熔興 通訊員袁永華、產啟斗

責任編輯:ERM523

最近更新

連啃“硬骨頭” 突破系列難關——武漢地鐵5號線建設背后故事 荊州迎今冬初雪 古城內外銀裝素裹
武漢市民嘗鮮無人駕駛5號線,“感覺就像穿越一樣” 多條高速管控,荊州交警全員上路應對低溫雨雪天氣
車輛防滑扎帶“一動就斷”?廠家:只能應急,使用須謹慎 哈爾濱民宅起火一老人不幸遇難,居民:疑因電取暖器引發
隨警出擊丨武漢三條地鐵同時開通,實探地鐵警方為新線護航 來自55位世界冠軍的邀約:《我們北京見》
中國銀聯聯合13大銀行和10萬+商戶,讓利群眾,推動消費 冬季空調溫度在20℃最省電,群眾、企業在供電營業廳得到合理用電規劃
“火鍋吃出避孕套”滋事顧客被拘,店老板:結果在意料中,將通過法律追責 “荊”彩2021!十個故事看湖北
好消息!武漢上海兩城地鐵APP乘車碼可通用啦 剛剛,武漢地鐵三條新線發車啦
寒潮襲來 家有暖氣心不慌 1.5萬戶家庭享受武昌熱電廠供暖 未雨綢繆!武漢融雪防凍指揮調度有了“北斗”智能監管
千里情緣一線牽 新洲有了“鶴峰路” 養老護理也能出“工匠”,看她如何在這個行業堅守19年
“文藝+黨建”聚民心,社區推動全會精神“聲”入基層 剛剛,武漢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列車穿越千年黃鶴樓
車主定位 民警追捕 偷車賊剛得手5分鐘就落網 武漢,我們的生死之交
聾啞農婦撿2萬元 如數歸還失主 武漢市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Ⅳ級應急響應
設定積極目標,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一論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助力武漢打造“中國建橋之都” 高宗余院士獲“央企楷?!狈Q號
“別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大國工匠孫紅梅的難忘瞬間 省法院黨組擴大會議強調 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司法保障
黃石市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和地質災害評估查詢系統上線 “親清”政商座談會走進孝感 省直部門現場回應企業家訴求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