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云南等省份召開職業教育大會,強調職業教育在新征程上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凸顯,致力于建設職業教育強省。職業教育愈來愈被重視,職業教育也肩負時代使命,職教生的就業前景也值得期待。早在今年11月,人社部印發《關于職業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事業單位招聘要保障職校生平等競爭機會,這份通知,打破了職業教育就業壁壘,給了職教生展示風采的機會。
好政策一波接一波,職教生就業選擇越來越多,不僅能參加事業單位招考,還能參加高考。隨著時代發展,未來的教育體系肯定會不斷優化,任何學習階段,只要有一顆恒心,一定會遇到好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設置了247個高職本科專業,為職教生打通了學歷的上升通道。職教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中職到高職專科,再到念本科,學歷“天花板”徹底被打破,接著被打破的還有孩子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譬如,今年八月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公布了2020至2021學年度“北京市優秀學生”名單,共有10名同學獲此榮譽稱號,蓋樂是其中之一,作為新政的受益者,他在朋友圈曬出自己高考報名成功的截圖。技能人才越來越受重視,“蓋樂們”也將迎來追逐夢想的最好時代。
對于職業學校而言,自我革新很重要,注重校企合作,讓職校生就業更有保障,更有獲得感。職業院校想培養高技能人才,就要圍繞區域經濟來辦學,朝著社會需求來設計與當地產業高度契合的專業,并打造雙師隊伍,輸送學生到企業進行高水平的實習實訓,讓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長為擁有真本事的職業技術人才。譬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6%以上,2020屆畢業生的平均起步年薪也在穩步上升,達到7.83萬元,高于同期北京市示范性高職院校6.97萬元的平均起步年薪。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成功源于定位準確,它抓住所在地區企業發展需求來設置相應專業,并大膽革新,砍掉一些和當地產業發展不一致的專業,集中師資力量定向培養當地企業急需的專業人才。職教生就業有保障,職業教育才有希望。
職業學校必須加強職業精神培養,讓職校生學一行行一行,行一行愛一行,這是職業學校的責任和使命。對青少年來說,能力可以發展,價值觀尚在形成,所以當把興趣和個性作為職業決策的優先考慮項。職業學校及相關企業和社會機構可充分開展各類職業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在體驗中了解自我,了解職業,從心出發去選擇自己喜歡且適合的專業。我國倡導“工匠精神”,正反映了新時代對愛崗愛業職業精神的強烈呼喚。職業教育在培養學生各種職業技能時,用喜歡激發學生的潛能,將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養滲透在教育教學全過程,讓職校生不僅“能做”,而且“樂做”。同時,還可以從人才評價制度、薪酬分配制度、高技能人才激勵制度以及社會宣傳輿論等方面入手,構建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到大國工匠的技能成才通道,助力職校生更出彩。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尤其是在當前的良好社會發展氛圍下,更需要高水準的大國工匠,所以對于職校生而言,要立志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技高一籌的境界,學到真本領,抓住好機會,用勤勞和智慧創造更加美好未來。
稿源:荊楚網
作者:王藝珺(襄陽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