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下IPO詢價新規實施一個多月,IPO報價更為分散,有效報價區間擴大。然而,新規后的創業板、科創板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幅上升,八成公司出現超募情況,這也使得新股破發頻現。
9月18日,證監會、滬深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同步對注冊制下發行承銷一系列規則作出調整,通過完善高價剔除比例、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加強詢價報價行為監管等內容,促進買賣雙方均衡博弈,提升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
從目前看,高鐵電氣、百勝智能、久盛電氣、可孚醫療、中科微至、戎美股份、深城交等多只新股的發行價均超過了“四值孰低值”。
同花順數據顯示,新規落地后,23家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中,排除1家虧損公司,剩余22家平均發行市盈率43.23倍。而新規前,267家科創板、創業板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30.49倍。由此不難看出,新規出爐后發行市盈率大幅提升約四成。
由于發行市盈率大增,使得大多數新股超募。根據統計,新規以來發行的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約八成超募,如成大生物超募23億元,戎美股份超募約13億元,超募比例遠超新規前的注冊制新股。
由于大多公司超募,這也使得券商投行的承銷費明顯增加。根據統計,上述23家新股共有7家公司的承銷保薦費超1億元,占比約三成。其中,中科微至保薦承銷費用高達2.08億元,中信證券為主承銷商。
記者注意到,詢價新規落地后,買方機構“抱團報價”情況受到遏制。在新規前,注冊制IPO詢價入圍報價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往往僅差幾分錢,而詢價新規落地后,報價更為分散。
中信證券認為,新規后注冊制新股的定價中樞有所上升,目前已有多只新股定價突破“四值孰低值”。新規修訂前,科創板、創業板新股絕大部分以略低于“四值孰低值”的價格定價發行。
由于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幅提升,近期多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包括凱爾達、可孚醫療、中自科技、中科微至等。三天4只新股破發,新股不敗神話就此破滅。
“最近破發的比較多,我們網下打新都變得謹慎了。”深圳一家私募高管對記者表示,“未來網上和網下參與打新的風險可能會有所提升,打新收益率也會下降。投資者在參與打新時需要提升風險意識,加強對新股基本面的研究,優選基本面與估值相匹配的個股。”
(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