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每個人都將在“云”上擁有一個專屬空間?在昨天開幕的2021云棲大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首次闡釋了一個全新的云上世界。他認為,一個以云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結構正在形成,隨著云網端技術進一步融合,未來無論企業或個人,計算都將進一步向云上遷移。
通過云棲大會,好像真的能看到“一切都將上云”的未來——昨天,阿里巴巴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重磅發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該芯片是業界性能最強的ARM服務器芯片,性能超過業界標桿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出貨量已達25億顆的玄鐵系列處理器;還有僅名片大小的“無影”,連上阿里云就是一臺超級電腦,工程師們已經在用它進行編程……對于普通人來說,完全不一樣的計算機形態,或將很快來臨。
“未來所有數據都將在云上” 為云而生的倚天710來了
昨天云棲大會上最重磅的發布,當屬芯片倚天710。這是阿里云推進“一云多芯”策略的重要一步,也是阿里第一顆為云而生的CPU芯片,將在阿里云數據中心部署應用。
據悉,倚天710采用業界最先進的5nm工藝,單芯片容納高達600億晶體管;在芯片架構上,基于最新的ARMv9架構,內含128核CPU,主頻最高達到3.2GHz,能同時兼顧性能和功耗。在內存和接口方面,集成業界最領先的DDR5、PCIe5.0等技術,能有效提升芯片的傳輸速率,并且可適配云的不同應用場景。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芯片不出售,主要是阿里云自用。
張建鋒認為,“未來所有數據都將在云上,不管你用什么樣的設備、有多少設備,每個人、每個企業在云上都有一個專屬空間,所有的計算負載可能都在云上發生。未來,端的形態將變得更輕薄、更友好,以滿足隨時隨地的創新。”就像最早有了電,后來有了電網,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之后,出現了豐富的電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云經歷了第一和第二階段,類比就像出現了電和電網,傳統IT被云取代,但真正的改變還沒到來。
“大家可能覺得數據放在電腦里最安全,但更多的事實會證明,云會提供更安全的環境。”對于云數據的安全,張建鋒則表示,保護客戶數據安全是阿里云第一原則。“我們絕對尊重用戶的數據歸屬權和控制權,并嚴格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這是阿里云最重要的基石。”
讓欠發達地區學校的電腦“永不過時”
達摩院青橙獎獎金池擴大到3000萬
科技不僅創造商業價值,更創造社會價值,這也是一年一度云棲大會所倡導的。“從萬物互聯到萬物生長,云棲大會經過12年的輪回,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在主論壇致辭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希望在基礎研究方面有更多、更扎實的社會擔當,讓更多人受益于技術的發展。”
會上,張勇宣布阿里巴巴正式啟動“少年云助學計劃”, 向10000所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校捐建“云電腦機房”,助力改善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校的科技教育,這也是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的又一項具體行動。9月初,阿里巴巴發布“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欠發達地區數字化建設”等。“教育興則科技興,‘少年云助學計劃’希望借助前沿數字科技,讓欠發達地區學校機房里的電腦‘永不過時’,更早激發孩子們的數字創造力,用工具平等促進教育公平。”張勇說。
張勇同時宣布,阿里將繼續加大對基礎科研的支持力度。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金獎獎金將提升至5萬美元,獎勵范圍也將擴大。當天,阿里公布了新一屆達摩院青橙獎10名青年學者名單。未來,青橙獎的獎勵人數將增加至30人,獎金池也將提升至3000萬元。“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不僅成為技術的受益者,更能成為技術的貢獻者,技術的普惠者,技術的布道者。”張勇說。
據悉,青橙獎是業內最早為發掘中國青年學者而設立的公益性學術評選。今年青橙獎首度頒給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貢獻者,朱飛虎、韋東奕、陸盈盈等10名不超過35歲的優秀青年學者獲獎?,F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孟飛、常進、周成虎、樊文飛等4位院士為2021青橙獎得主現場頒獎。
(商報記者 祝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