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杜謹宇
10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老年節,當天上午,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衛健委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獲悉,武漢市正在有序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有216家醫療機構開展老年友善建設。
據介紹,武漢是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232.65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12.44萬人,占總人口的17.23%,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5.62萬人,占總人口的11.81%。為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老齡事業發展,武漢市積極落實《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和《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有序推進,老年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發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
截至目前,武漢市共有216家醫療機構積極開展了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武漢市東湖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等老年病醫院開展老年健康綜合評估工作;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等綜合醫院積極推進老年病科建設;各醫療機構開展智慧助老行動,優化流程,切實解決老年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方便老年人就醫;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醫養融合康復服務中心試點,就近就便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28家醫療機構、護理院和醫養結合等機構開展安寧療護試點,提供緩和醫療與安寧療護服務。
據江岸區一元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伍黎介紹,該服務中心的服務覆蓋區域內約有3萬多名居民,其中多數為老年人。社區有9個家庭醫生團隊,每個團隊配有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名公共衛生人員,定期隨訪區域內的老年人。社區還與轄區內居民簽署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可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隨訪、慢病監測、定期體檢等多種服務,“對所負責區域內的老年人,我們做好慢病管理、健康指導和監測?!?/p>
據了解,武漢市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目前全市擁有各類養老服務設施2855處,其中養老機構275家,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580處,養老床位總數達到10.6萬張,居家社區機構一體化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初具規模。養老機構通過自建醫療機構、選址毗鄰醫療機構或就近與醫療機構簽約的方式保障入住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實現了醫養結合的一體化。
武漢市的全社會保障體系也進一步健全。該市連續17年提高養老金水平,按時、足額、準確發放養老金。從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優化“掌上辦”和開辟綠色通道等方面,著力提升老年人的辦事的體驗感和便利性。全力保障醫療保險待遇。目前,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016.69萬人,其中60歲以上參保人員193.04萬人,占總參保人數的19%。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等重點對象和低收入困難對象、支出型貧困家庭的老年人全部納入救助范圍,政策覆蓋率持續穩定在100%。31個門診重癥(慢性)疾病納入門診待遇保障。
同時,武漢市一直注重文化建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大學建設逐步完善,全市老年大學共2259所,常年舉辦老年人喜愛的戲曲、樂器、攝影和美術等多種培訓班,滿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全市15個文化館、169個街(鄉鎮)文化站、3184個社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對老年群體免費開放。2020年,武漢市文化館(站)共舉辦培訓班2837次,針對業余文化團隊培訓達10.19萬人次,老年人是其中的主要對象。積極打造數字文化云平臺為老年人群文化生活提供便利,“云閱讀”、“云圖聽書”等數字圖書館的海量資源能滿足老年讀者的各種不同的需求。各大藝術院團推出的“云上劇場”提供了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看大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