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廁所解決的是夠不夠的問題,管理則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公廁首先要建好,更重要的是要管好!
公廁管理需在細節化、制度化、人性化方面下功夫。近年來,隨著我市將“廁所革命”從景區向全域縱深推進,相關部門和區縣創新思維、因地制宜探索破解廁所管護這一難題,在廁所管護中融入了生態環保、文化時尚、“互聯網+”等理念。
如今,從主城到區縣,從商圈到景點,我市公廁這個“微空間”正發生增量提質的變化。
提檔升級讓如廁不再“將就”
曾經市民有過在蒼蠅飛舞、污水橫流的廁所如廁的經歷,人們印象中廁所不就是個“將就”著用的地方嗎?現在,這種印象需要換一換了: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公廁與臟亂差沒有必然聯系。
那么一所合格的公共廁所,應該是怎樣的?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做法。
莫斯科每個公廁都有專人負責打掃,衛生紙、洗手液、干手機等設施配備一應俱全;日本公廁維護人員對公廁馬桶墊圈衛生十分看重,不少公廁備有揮發性很強的消毒液,可快速殺死病毒和細菌;美國幾乎每一個洗手間里都配備除味的熏香、蠟燭……
“我們也應當對照這樣的標準去提升品質。”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市主城區現有廁所2447座,其中獨立式公共廁所1986座,但在品質改造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今年8月以來,我市明確提出把主城公廁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實事來抓。市城管委計劃用2年時間在主城區新增公廁720座(其中新建230座、對外開放社會單位廁所490座),同時加強老舊公廁改造力度,盡最大努力將三類以下公廁改造為不低于二類標準。目前,這項工作正全面推進,主城區已完成17座移動廁所安裝,開工建設固定公廁35座。
“為提升廁所提檔提質,我們也曾考慮過以商養廁模式。”該負責人介紹,但是部分老城區公廁屬于增建、改建,可用土地較為緊張,難以增設商業店面;此外,一些區域也試行過采用承包模式將廁所打包給商家,可能出現以“商”為主,忽略廁所管理等現象,目前,城市管理部門正在積極探索試點這種模式。
“‘鄰避效應’是公廁增量提質的很大障礙。”該負責人解釋稱,因對公廁衛生狀況的偏見造成市民不希望在自家旁邊建公廁。因此,公廁管理維護要更用心,將“繡花”功夫下在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和維護上,為包括女性、兒童等群體提供如廁保障和便利,在管理經費和制度上妥善安排,改善公廁衛生條件,爭取將“鄰避效應”變為“鄰利效應”。
“智慧環衛云”提升公廁管理效率
12月8日上午9時許,九龍坡區環衛管理處公廁質量檢測員李昌文,準時來到楊家坪直港大道的公廁,掏出手機掃描墻壁上的二維碼,并逐一對臺盆、蹲便器、衛生用具等一一拍照。這正是該區利用“智慧環衛云”APP推出的公廁智慧管理系統在對廁所衛生狀況進行記錄上傳,目前該系統上線試運行還不到2個月。
“管好廁管員,才能進一步管好廁所。”九龍坡區環衛管理處副主任毛效鋒說,為保障公廁正常運行和維護,今年10月,他們投用了這套云智慧管理系統。質檢員每天定時前往廁所巡查并掃描二維碼,拍攝相應位置的圖片,最終在APP上形成巡查記錄上傳系統。這樣,環衛部門不僅能監管巡查員是否到位,還能實時了解公廁狀況。若出現硬件損壞等情形,質檢員可通過APP直接向維修方報修,縮短維修介入時間,而此前,則需要先將情況上報,再由環衛處聯系維修方進行溝通。
毛效鋒介紹說,為此,他們成立了專業化的公廁保潔隊伍,配備了專業工具,規范了保潔標準流程,并根據使用頻次把公廁進行分類,向如廁人員多的公廁傾斜人力。根據市民反饋,智慧管理系統上線后,轄區公廁的衛生狀況、維修維護效率等提升明顯。
創新式的廁所管理并非九龍坡區的獨創。璧山區引導鼓勵社會企業參與建設的38座標準化廁所,通過長期免費提供廁紙,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廁紙用量從驟增到逐漸遞減。以企業冠名方式以商養廁,不僅節省財政開支1000多萬元,良好運行的公廁還展示了企業社會公益形象,吸引眾多企業參與。免費將管護房提供給管理人員居住,讓他們“以廁為家”做全天候保潔,組建了專業巡查和維修隊伍,細化檢查項目至27項,報修后10分鐘到達現場。
江北區的公廁管理則納入了該區智慧城管系統,廁管人員通過系統打卡上崗,管理部門可實時了解公廁運行情況。萬盛黑山谷景區在衛生間門口利用電子顯示屏為游客顯示廁所使用情況,還針對游客在城區找廁難的問題,開發推出手機APP軟件,可快速定位用戶所在位置附近20座公廁的位置、距離等信息。巴南區等區縣建立手機語音導游系統,在任何地方可以查找景區景點介紹、廁所位置等信息。
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市對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中表現突出的旅游企業已給予資金補助2300萬元。同時,對沒有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目標的企業,在其申報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星級飯店等評定、認定事項時堅決執行“一票否決”和退出機制。該負責人表示,廁所建設不易,管理更難,各區縣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創新,堅持建設及管理并舉、注重管理的原則,將“繡花”功夫下到管理和維護上,建立常態化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因地制宜探索廁所管養模式
相對于城區,在我市的高山地區公廁管理更為困難,有的因為缺乏水源,有的因為海拔高冬季結冰,有的地處偏遠管理不足,起初建設好的廁所,沒過幾年就“壞了、廢了、沒了。”在這些地區該如何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養到位呢?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巫溪縣雙陽鄉蘭英大峽谷,在景區入口的公路旁、山腰處及頂部觀景臺位置發現了三個別具一格的公共衛生間:青瓦白墻顯得頗為精致,內部設施齊全,聞不到異味也沒有任何水漬污物。海拔超過1000米,水源缺乏,這里的廁所是怎樣管護的呢?
“建的時候我們就考慮到了水源問題。”蘭英大峽谷景區一名負責人介紹,他們在建廁所時就在周圍修建了蓄水池,并設置了防凍裝備,利用收集的“天河水”來沖刷廁所。此外,當地還整合了旅游公路沿線發展農家樂的村民通過以商養廁的形式管理養護。近年來,巫溪縣在蘭英大峽谷等高山景區旅游環線上配備了12處類似的廁所。
在巫山縣神女景區的兩坪鄉,通過無害化標準廁所改造,讓村民以前臭氣熏天的茅坑變成了既能衛生如廁又能提供沼氣生火取暖的多功能設施,部分村民家的廁所在景區廁所緊張時還通過象征性收費對外開放;在南川一些高海拔地區,當地則指導業主修建打包式、泡沫式、甕式等生態環保型廁所,克服因缺水原因引起廁所臟亂臭等問題。黔江、石柱、酉陽一些高山景區的廁所在富有濃厚地域特色外,還設置了防凍供水裝置和熱水供應。
廁所并不等同于臟亂差,靠建設更要重管養。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應該注意到我市仍有部分地區廁所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對交通道路沿線、部分街鎮、鄉村旅游點及高山景區的廁所管理重視不足,存在設施損壞、清掃不及時、標牌和管理制度欠缺等現象。按照廁所革命秉承“因地制宜、注重實用、倡導環保、反對奢華”的原則,我市廁所在管養方式和理念上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專家支招>>>
廁所革命需要意識革新
重慶市政府旅游發展高級顧問 羅茲柏
旅游公廁的建設與養護是一個系統的問題,首先當然是要解決配套的“有無”問題,特別是在偏遠或條件較差的區域的景區要作好合理規劃,相關主管部門應當與各旅游經營單位加強聯系和溝通,做好旅游區(點)、游覽點和旅游線路上的游客休息點、汽車加油站的旅游廁所;購物點、文化娛樂場所的旅游廁所;直接面對游客的公共場所的旅游廁所的規劃建設與管理。
同時,廁所革命的意義不單是有與無,從目前旅游公廁的現狀來看,其衛生狀況的提升是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這并非僅關系到廁所本身,而是整個區域文明程度的一種直觀體現,甚至將成為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所以,在旅游廁所管理上應堅持管建并舉,更注重管理的原則,做到定人員、定標準、定責任、定獎懲,確保管理工作到位。
另一方面,我們要在意識上進行革新,以現代化、國際化的理念進行管理。例如在很多公廁均出現了男女蹲位比例失調,女性如廁難的問題,那么就應當在建設和管理時將這種因素考慮其中,針對性地解決或緩解問題。而偏遠地區廁所供水、供電、排污等條件較差時,應當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地制定解決方案,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大部分難題是可以解決的。
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不應當過度追求廁所的所謂“檔次”,片面理解“提質”的含義。在檔次較高或者經濟較為發達的區域,可以適當提升廁所的硬件條件以適應周邊配套需求;但在偏遠、貧困地區,過分地將廁所“酒店化”“景觀化”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倡導市民文明如廁
新安潔環境衛生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公司總經理助理 賴勝民
我們公司是一家環衛保潔領域上市企業公司。
廁所革命是針對廁所“臟、亂、差、少、偏”頑疾的一次全面宣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廁環境的要求同步也在提升,公廁在硬件改善后,反向對公廁管護的質量要求、標準也在提高,創新管理、提高質量標準也勢在必行。
管養廁所應著眼于日常。首先要確立公廁全天保潔、設施檢查養護、維修更換和定損核實等制度,把管理細節制度化,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體系。定人定崗定時保潔和管護,隨臟隨潔、隨濕隨拖,防潮類墻面定時清洗、立面定期保潔、蛛網清理、做好病媒防止,無異味,實現市民出行時間段無縫隙沖洗、消毒,針對每座公廁實際使用情況,做到一廁一策進行管理,并記錄在冊,建立每座公廁基本戶口信息。
對于硬件的維護,因為公廁某些設施設備使用頻繁,較易損壞,而公廁隨時要能為市民提供便利,因此,管護人員日常作業檢查保修(并跟進修復時限)必須常態化。如何把公廁管護人員積極性調動起來,需要更加完善合理的監督和獎勵機制,切實做到定人員、定標準、定責任、定獎懲,確保管理工作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
積極倡導文明如廁,從市民的習慣養成入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培育健康向上的廁所文化。此外,還可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對市民和游客加以引導,如日本在公廁管理中會有懲罰條款,但他們罰的不是“如廁者”,而是“廁所保潔員”,而在美國,不文明如廁者可能受到口頭警告,被開罰單,重則被逮捕。
對于我市的“廁所革命”,建議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將旅游、財稅、規劃、衛生等部門納入進來統籌推進。其次,加大旅游廁所、農村改廁的資金投入,引導和鼓勵社會企業參與建設,有效刺激和推動相關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