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夜 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在遼博舉辦

2023-08-23 11:22:39 來源:遼寧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七夕夜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在遼博舉辦

“清音悠遠”落幕琴音繞梁

古琴文化展閉幕會上,古琴演奏家現場演奏了6首經典古琴曲。


(資料圖)

本報記者朱忠鶴文并攝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的特別之作;

“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的收官之作;

“夜游遼博”的精心之作。

8月22日,恰逢“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的七夕節,這晚,遼寧省博物館策劃推出“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閉幕琴會”,讓低回婉轉、純樸古雅的古琴雅樂,伴隨來自各地的觀眾共度七夕。

琴音,松沉曠遠;奏者,沉浸其中;聽者,如癡如醉。

18時,閉幕琴會正式開場,由多位古琴演奏者合奏的《四大景》迅速將全場觀眾帶入枕流漱石的意境之中。

整場琴會邀請了國內外知名的古琴演奏家李蓬蓬、裴金寶、朱默涵等,共安排6首經典古琴曲目。除《四大景》外,傳統古琴曲《陽關三疊》《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秋江夜泊》《欸乃》《高山流水》和《憶故人》也一并獻給全場觀眾。

悠長古雅的琴音,清微淡遠的意境,一首古琴曲終了,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為了營造良好的聽琴效果,遼博此前通過官方平臺發放了1000張免費琴會入場券。讓工作人員沒想到的是,入場券僅上線1分鐘,就被一搶而空。

“我覺得特別幸運,能搶到入場券?!庇^眾曾明笛是古琴愛好者,他興奮地說,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

德國桃源琴社社長、任教于德國李斯特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跨文化音樂教研室的李蓬蓬現場演奏了古琴曲《欸乃》。一曲終了,掌聲雷動。李蓬蓬說,雖然古琴是中國傳統樂器,但它所構筑的渾然超脫之境,在國外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遼博推出的“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中,展出一張唐代時期、距今1200多年的國寶級古琴“九霄環佩琴”。這類唐代古琴全國僅存世4張。李蓬蓬曾親手彈奏過收藏在私人手里的唐代“九霄環佩琴”。她表示,與其他時期的古琴相比,唐代古琴的音色更深沉與厚重,充滿了力量感。

雖然對遼博收藏的“九霄環佩琴”早有耳聞,但李蓬蓬是第一次看到它,“遼博能收藏這樣一張古琴,而且能在這次展覽中亮相,這不僅是遼寧人的幸運,也是全國各地觀眾的幸運。”

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琴藝術傳承人朱默涵說,遼寧是古琴藝術發展較早的省份。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興起,遼寧地區古琴愛好者不斷增多。省內文博部門大力弘揚古琴文化,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借助古琴這一藝術形式,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今年5月18日正式開展。作為遼博首次舉辦的古琴文化主題展,歷時3個多月的展覽共展出古琴文化相關文物、古籍121件/組,其中一級文物6件/組,外借文物11件/組。

古琴文化展恰逢暑期,遼博的統計數據顯示,古琴文化展期間,有60萬人次觀眾走進博物館,一覽古琴風韻。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告訴記者,除了主題展覽外,在3個月的展期中,遼博還圍繞古琴策劃推出了線下講座、琴與詩誦等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遼博還將“清音悠遠”搬上“云端”,觀眾足不出戶,輕點手機屏幕,就能隨時隨地在線上觀看古琴文化展。

七夕節當晚,除“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開設夜場外,立體化展示我省非遺皮影技藝的“光影有聲——走進皮影的世界”展覽、多角度展示清代東北地區唯一一座官窯的“何處尋琉璃:海城黃瓦窯榮達的歷史與文物”展,以及明清玉器展、明清瓷器展、中國古代碑志展等展覽也一并與觀眾見面。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展廳內,觀眾都絡繹不絕,他們或三三兩兩小聲討論,或一個人靜靜地駐足欣賞。據了解,這是今年遼博第二次為方便更多觀眾利用閑暇時間觀展而專設的夜間展覽。

來自河南省平頂山市的李徳宇前一天剛來到沈陽,聽說“七夕”這晚遼博開設了夜場,他特意選擇晚上逛一逛遼博,“覺得挺幸運的,遼博的文物也很豐富,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對遼寧地域文化有了充分了解?!?/p>

責編:楊 旭審核:徐曉敬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