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辛集市王口鎮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風文明、村民自治、基層黨建相結合,著力找差距、補短板,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人居環境整治效果長效化
四通八達的道路寬闊平坦。舉目遠望,綠色的森林連成一片……走進王口鎮的鄉村,只見院落幽靜整潔,墻壁繪畫絢麗多彩,孩童在廣場嬉戲,老人在門前聊天,儼然一幅鄉村安居樂業的美麗畫卷。
今年以來,辛集市王口鎮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風文明、村民自治、基層黨建相結合,著力找差距、補短板,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人居環境整治效果長效化。
修路帶動產業發展
俯瞰王口鎮楊莊村,全村整齊如棋盤,道路排列井井有條,四通八達。南北8條、東西3條街路組成了楊莊村交通的骨架,街寬路直,最寬的中心大街有25米,最窄的街道也有12米。
“早在1966年,楊莊村就開始謀劃布局新的發展,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張慶栓帶領黨支部一班人規劃了一張藍圖。之后的歲月里,楊莊村歷任書記馳而不息,不斷建設楊莊村,才有了現在的村莊。”楊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綏熬說。
近年來,該村硬化街道2340米,實現了主次街道全部硬化。街道兩旁全部建設排水渠,極大便利村民出行。在促進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該村注重美化環境,綠化街道16條,種植衛矛1270平方米。“從前路雖然寬,但是路面都是土路,一下雨道路泥濘?,F在路硬化綠化后,寬闊平整,綠樹成排,路兩邊還建設了排水渠,雨天路也好走。”村民魏智廣說。
交通的便利帶動了村里的產業發展。楊莊村依托果樹種植、交通通達的優勢,已發展成為周邊最大的水果收購集散地。客商可直接到村內收購果品。交易品種涵蓋梨、蘋果、桃、葡萄、李子等,年交易量達100多萬噸,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
“接下來,楊莊村計劃完成硬化圍村路1.35萬米,新建排水設施8000米,進一步完善村莊道路,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張綏熬說。
網格治理長效管護
走進聶家莊,只見道路干凈整潔,一塵不染,休閑廣場設施一應俱全,生活氣氛和諧。這一切離不開村內實施的網格管理制度。近年來,該村共劃分了6個網格,由村干部帶頭擔任網格員,督察網格內的環境治理問題,促進農村環境治理長治長效發展。
“每天從早上開始,一有空,我就在網格區域里轉,如果看到農戶門口有垃圾,我就立刻提醒農戶,或者在村里的微信群反映,讓農戶及時清理。”村黨支部書記路靜偉介紹。
自網格管理制度實施以來,村民鄉風觀念、衛生習慣有了極大轉變。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對破壞環境的行為及時批評教育,加強管理,有效保持了人居環境整治成果。
改善生態可持續發展
王口鎮大理寺村有2棵百年古樹,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被評為省森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該村修建了數個休閑綠地小花園,粉刷墻壁,書寫壁畫,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生態宜居村落。
“我們種植了果樹、槐樹。果樹開花結果,槐樹樹形高大,木質富有彈性耐水濕,市場認可度高,長成后能賣木材,村集體和農戶都能增加收入。賣出樹木后,我們會接著在空地種樹,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理寺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水告訴記者。
下一步,該村還規劃在趙寧公路兩側,依托現有樹林,建造休閑觀光園,形成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的休閑采摘園;依托村中池塘,建設有水、有魚、有花,綠樹成蔭,樹蔭下有健身器材的休閑之地。
(記者 劉曉天 富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