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廣州黃埔區率先實施環評“打捆”審批,110千伏啟學、筆崗輸變電工程“打捆”項目已通過環評審批,成為首個享受廣東省環評打捆審批紅利的項目,這也標志著廣州環評“打捆”審批工作順利啟動,并取得預期效果。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5月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實施《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關于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 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持續深化環評改革,推出實施打捆審批模式,創新環評管理方式,切實為企業減負,為項目建設提速,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服務廣州高質量發展。
黃埔區根據《通知》對所在區域符合條件的同類型項目,探索實施“打捆”新審批模式,目前實現環評審批只需要“一套材料、一次審批、一次批復”。一套材料:對符合條件的“打捆”項目精簡環評材料,企業可共同編制一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文件中政策和規劃符合性、生產工藝及流程、區域環境質量現狀、環境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等內容可合并表述,為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一次審批、一次批復:“打捆”審批項目可由所有企業聯合或委托一家企業作為報批主體,審批部門對多個建設項目只需開展一次公示和審查,節省多次公示和審批時間,實現多個建設項目“一份報告、一起公示、一同批復”的打捆審批模式,促進項目早投產。
生態環境部門表示,實施環評“打捆”審批,原本多個項目需分別委托多家環評技術單位編制多份環評文件,現在多個項目僅需編制一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與此同時,實施環評“打捆”審批,多個建設項目通過共同編制一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統一同類型項目的源強分析、污染治理和管理要求等標準,降低同類型項目審批差異性帶來的監管難度,有效促進審批監管協同。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 穗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