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顧及村民的臉面,我們邀請中小學生們給各家各戶打分。得了笑臉符號代表清潔,沒有笑臉符號就是不清潔?!绷_田縣三里畈鎮黨委副書記雷學華指著墻上的人居環境衛生評比公示欄向記者介紹。
8月4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來到荊楚家學第一村蒼葭沖。映入記者們眼簾的是古色古香的塆落、干凈整潔的鄉村小道、井然有序的停車場……
村子里,外來的研學小朋友有的忙著制作陶器,有的忙著拓樹葉,有的忙著學剪紙,不亦樂乎。
(資料圖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薄对娊洝防锩遁筝纭访枥L的美景,如今成了羅田縣三里畈鎮新鋪村古老塆落蒼葭沖的迷人景致。
誰能想到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人居環境“臟亂差”,是一個典型的無資源、無產業、無區位優勢的“三無”村。
轉變,要從鄉賢丁汗平退休返鄉說起。
2008年,羅田縣統計局原局長丁汗平退休回鄉,“回來一看,山上是荒的,地上沒有人掃,到處是臭水溝?!倍『蛊叫睦锖懿皇亲涛?。為了改變村容村貌,他把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七人小組”,一把掃帚、一把鏟子、一擔籮筐,帶頭搞衛生、拆違建。2011年,在各方支持下,蒼葭沖終于實現了“雨天不走泥巴路、晚上走路不摸黑、吃喝有自來水、健身有運動場、塆容塆貌大改觀”。
好消息紛至沓來。2015年,蒼葭沖被列入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后來又陸續被評為“荊楚家學第一村”“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精選試點村”。
人居環境改善了,如何讓鄉親們荷包鼓起來?2016年1月,蒼葭沖成立合作社,村民以戶為單位,用現金、房屋、田地、勞力入股,邁上”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的新路子。尤其是近年來,圍繞家學文化、古祠堂、古民居等,蒼葭沖辦起酒坊、茶苑、客棧、豆腐作坊、田園餐廳等,開展生態旅游和主題研學?!艾F在,經常有深圳等外地研學團來?!贝謇锏墓ぷ魅藛T介紹,今年各類產業營業額已達300萬元。
“暑期以來,5棟民宿幾乎天天客滿,每天忙得停不下來。”記者見到來自武漢的“新村民”吳銀貴時,她正在忙著張羅民宿。這些民宿是西廂房公司在蒼葭沖運營的,主打古樸中式風,每棟都是一個獨立的小院。同樣爆火的還有拓印小院?!案叻宓臅r候,一天有差不多300人來體驗樹葉拓印?!敝骼砣死族\環說,沒想到摘樹葉也能賺錢。
“沒有群眾的參與,政府投再多錢都沒有用,美麗鄉村建設不是‘造盆景’。”在三里畈鎮黨委書記徐應超看來,蒼葭沖的成功并非偶然,這離不開每位村民的努力,“只有自己干、主動干,才有希望最終實現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