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幅長卷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東樓2樓長廊鋪展開來,百余名小朋友聚精會神地在線稿圖上涂色或添上神來一筆——這是6月30日“百名兒童共繪百年馬路順昌路”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中海地產主辦,淮海中路街道辦事處協辦。孩子們一起繪制的長卷,是一條有著120余年歷史的順昌路。這里曾是上海著名的“菜市路”,煙火氣十足,1917年建成了一座室內菜場,成為法國人口中“Market Road";1943年,改名為“順昌路”并延續至今。
順昌路不僅承載著深厚的城市記憶,也保留著濃郁的歷史風貌。在上海城市更新背景下,中海地產找到百年前的圖紙,對順昌路的外觀做了高度還原,讓未來行走在這里的人們,依然可以感受百年順昌路的風貌與魅力。此次活動,小朋友們就是在風貌街區的線稿圖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共同繪制順昌路的未來景象。
活動開始前,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導覽下,興致勃勃地詳細參觀了城市主題更新展:“順昌路:一次重逢的機會”。在第一個展區,大家跟隨地圖史料,了解到現在高樓林立的繁華地,過去曾是一片水鄉澤國。這片土地的形成,經過了填河、修路,在人們生活、生產、商業貿易等活動的推動下,這里逐漸熱鬧、興旺,成為了現在繁華璀璨的樣子。
在展覽的第二個空間,關于石庫門建筑的內容中,小朋友對生活場景有了更進一步清晰的想象,同時感受到城市更新工作,對留住城市記憶有著特別的意義。當他們來到可以動手操作的工法體驗間,便興奮地嘗試了原地頂升、整體平移、構件重塑等城市更新工作裝置。
展覽的第三個空間展出了大量順昌路片區的建筑材料,有紅磚、青磚、水磨石、花磚、機坪瓦等,通過具體的石庫門模型,詳細拆解了不同材質的應用方式,最后以沉浸影像的形式,傳達了順昌路的新舊對比,幫孩子們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這次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順昌路、體驗城市更新工作、感受上海記憶的重要窗口,讓他們獲知上海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通過參與繪畫,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上海的歷史文化和城市變遷。曾家住順昌路附近的朱同學說:“雖然因為動遷離開了順昌路,但我從小在這里生活和學習,小時候外婆在這條街上買菜,而我喜歡在順昌路上買玩具。過年期間我還用自己的壓歲錢在順昌路口的糕點店買點心去看望托老所的老人。今天參觀了這個展覽以后,我了解到順昌路已經120歲了,還有那么多建筑專家為了保留歷史建筑和文化,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信未來的順昌路一定會繁榮昌盛,我會帶著同學們一起來打卡的。”
這次活動不僅拉近了博物館和公眾的距離,還在深度和廣度上推動了城市更新的文化影響,通過孩子們的參與,讓大家站在未來的角度,共同關注和思考城市更新的意義。主辦方表示,將在后續的城市更新工作中,繼續發掘和挖掘城市文化的內涵,不斷推陳出新,為公眾帶來更好的展示效果和更動人的文化體驗。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