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泰州9月6日消息(記者王姝姝)8月28日開幕式上10秒倒計時用10筆寫出“泰”字的精彩創意還在被熱議,轉眼9月5日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已在泰州閉幕。因一場省運會,一個全新的、生動的、充滿奇思妙想的泰州躍入人們眼前。
江蘇省運動會會旗交接(央廣網發 顧繼紅 攝)
【資料圖】
水韻風情成省運亮點 體育搭臺延續“后省運”紅利
波紋暈染,陸上行舟,泰州以一方舞臺娓娓道來與水的淵源,開閉幕式的驚艷在于泰州對水元素的運用,臨水而建的惠民健身場所吸引了眾多媒體鏡頭,而賽場之精彩同樣也與水有關。
8月31日,青少年部賽艇項目在泰州水上運動中心舉行,運動員展現出強勁實力,上演追逐大戰。讓運動員和媒體興奮的除了賽場角逐,還有這個全新的水上運動中心。碧波蕩漾,水天茫茫,望著眼前乘風破浪的熱血賽事,似乎能看到日后市民游客來這里感受水上運動的熱鬧場景。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座現代化水上運動場所集“體育+生態+旅游”于一體,后期不僅可承辦各類省級和國家級水上運動賽事,還將在閑時向市民開放,發展賽事觀摩、運動培訓、水上健身等項目。
青少年部賽艇項目在泰州水上運動中心舉行(央廣網發 顧繼紅 攝)
這并不是個例,泰州市委副秘書長、市體育局局長董維華表示,在省運會賽事場館建設之初,泰州市就按照“賽建民用”的理念,將賽后的場館開放使用納入總體建設規劃。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俏也不爭春,爭的是百花齊放。泰州將整座城市打造成體育公園之余,也讓這些繽紛場館成為“后省運”時期的全民健身紅利。
其中泰州體育公園將培育發展一批游泳、籃球、擊劍等時尚運動的單項體育俱樂部;小輪車輪滑中心的訓練場地等已免費開放,成為市民網紅打卡地;泰州中學體育館、江蘇農牧學院體育館等學校場館,被翻新后將更好服務師生。
泰州體育公園(央廣網記者 王姝姝 攝)
同時,泰州全市各綜合性體育場館基本明確了管理團隊和運營方案,將商業開發充實場館運營造血能力。一方面積極招引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國內賽事,為泰州成功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增加競爭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將大力開發體育公園周邊商業資源,推動城市配套功能完善,為泰州凝聚人氣,增添幸福感,無疑給城市長遠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從接過省運會會旗,四年來,水城泰州以體育搭臺,通過場館建造升級到聯動商業、文旅等,潛移默化間推動了一座城市的面貌煥新。
融入煙火的“隨手禮” 人文歷史底蘊成創新沃土
施耐庵的水滸、鄭板橋的水墨、梅蘭芳的水袖,在開幕式舞出濃墨重彩的一筆,揮灑出泰州“人文三水”的格局境界。望海樓已望不見海,卻在閉幕式上穿過歷史的薄霧,唱響傳奇。如果說省運會的舞臺展示了城市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那么賽場外,煙火里獨特的泰州風情更是撲面而來。
閉幕式文體展演(央廣網發 顧繼紅 攝)
豐富的水系塑造了泰州十之八分的性格,還有兩分腔調藏在了煙火氣里。
將巴掌大豆干橫劈15至18層薄片,這工序被泰州人稱之為“剽”?!柏狻背龅亩垢尚伪∪缂?,寬、厚約1.5毫米,再切成絲……這是泰州早茶系列地方標準中對“五味燙干絲制作技藝”的簡要描述。
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曾舉行一場特別的泰州早茶系列地方標準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包括15項泰州早茶系列的地方標準,初步建立了泰州早茶地方標準體系。
如今,這道早茶成為此次來往泰州的運動員、志愿者、記者等餐桌上最常見的菜品,代表著“早上皮包水”的早茶文化,成為省運會上最美味的泰州風味之一。
有意思的是,此次省運會的“泰州隨手禮”還有一款由一家生物科技股份公司開發的油菜花面膜,包裝上的千垛油菜花田花開正好,極具里下河地區生態特點,讓人眼前一亮。有趣的創意讓“土氣”變得時髦,讓不少女性為這份泰州風情拍手叫絕。
泰州的人文歷史底蘊很深,但不影響創新,包括創新傳承方式、創新開發產品。文化是創新的沃土,泰州勤勉耕作給予文化新的生命力。
“真金白銀”激揚創新活力 產業升級后浪奔涌未來已來
閉幕式(央廣網發 顧繼紅 攝)
省運會作為一個綜合性展示窗口,推動了城市更新,展示了城市面貌。文化是歷史厚重的沉淀,而產業則是奔涌的未來。將創新融入城市發展、融入人文歷史,融入經濟產業,才能推動城市健康全面發展。泰州也拿出了“真金白銀”的誠意,激揚起這座水城的創新活力。
泰州在全國首次提出“創新積分貸”,銀行發放貸款不看企業資產、銷售,只看企業的研發能力和項目。僅2021年,泰州市科技部門已簽約合作銀行3家,發放“創新積分貸”貸款66筆、3.7億元。
所謂“創新積分”是面向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將創新要素的基礎數據納入積分體系,設置權重,科學賦分。
剛剛過去的一年,泰州實施“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激發了企業創新動能。首次認定蘇中蘇北唯一一家江蘇獨角獸企業1家,認定省潛在獨角獸企業3家、瞪羚企業16家。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37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801家。
也是這一年,泰州交出了一份振奮的“十四五”首年成績單。2021年泰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6000億元新臺階,同比增長10.1%,增幅居江蘇省第一位。并創成全省首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泰州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體系和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鋰電等四大產業集群。近年來,創新轉型成效明顯,醫藥產業產值、造船完工量更是居全國地級市排名之首。
帶給人民的也是真真切切的實惠,去年泰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777元,同比增長10.3%,增速快于全國、全省。
泰州醫藥城(央廣網發 泰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700多年前,馬可波羅說:“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p>
700多年后,泰州發聲:“辦好省運會,靚麗一座城,幸福一城人。”
滄海桑田,初心不忘,泰州以省運為契機,以創新為引擎,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