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鴻山,一座海拔不高的山,人文卻源遠流長。鴻山旅游度假區地處長三角經濟帶的幾何中心,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錫張高速、望虞河穿境而過,各種交通十分便利,憑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悠久的吳文化歷史,成了無錫旅游全新“打卡地”。
近期,“燃情鴻山,葡萄奇遇”2022鴻山美麗鄉村旅游季于鴻山生態葡萄園廣場開幕,作為鴻山夏季最具影響力的文旅盛宴之一,展示了美麗鴻山以葡萄為主要產業的創新創業產品的發展歷程,整合全域葡萄采摘、親子游玩、文化旅游等產品資源,利用線下盛會和線上直播進行推介,進一步帶動周邊文旅產業。
“西有靈山、東有鴻山” 全力打造無錫旅游“金名片”
(資料圖)
鴻山位于無錫東南部門戶,有泰伯景區、鴻山遺址博物館、梁鴻國家濕地公園、中華賞石園、錢穆錢偉長故居等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素有“吳越古地、泰伯故里、至德名邦、文化名鎮、院士之鄉”的美譽,既有勾吳古國、舉案齊眉等歷史傳說,也有彭祖墩、邱承墩等文化遺存,還有錢氏家族“一門六院士”的佳話美談。全域共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省級文保單位、市級文保單位、區級文保單位共30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家,國家3A級景區1家。
根據《鴻山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2019-2035)》,整個度假區以“江南原鄉,鴻山福地”為形象定位,以田園、文化、康養、樂活、鄉村、生態六大類主題產品為支撐,致力于培育成集智慧生態科普、智慧文化體驗、智慧康養度假、智慧服務共享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農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本
7月的鴻山,葡萄熟了,一串串果實掛滿枝頭,微風過處,甜香撲鼻。2020年,“鴻山葡萄”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集體商標證明。去年7月,鴻山果農種植葡萄的故事在CCTV-13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走進鄉村看小康》播出。這些都將促進葡萄文化旅游節的發展。
鴻山充分挖掘自身稟賦潛力,促進文農旅融合發展。著力推廣鴻山文化標識,打造吳文化節、葡萄文化旅游節、鄉村文化旅游節、年俗文化節等“四季禮贊、文旅鴻山”主題系列活動,開啟起“吳文化游學”特色研學之旅,擦亮了鴻山的文農旅金字招牌。去年,僅依托葡萄文化旅游惠民月、新吳區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和“云游”鴻山3個活動,就直接吸引30余萬游客。與業內龍頭企業先后達成合作協議,深度開發一批文農旅融合產品,開發建設一批鄉村振興村企共建項目,為旅游度假區建設引來了強勁有力的支撐。鴻山將進一步加快集生態休閑、文化體驗、鄉村旅游、康養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區建設,帶動鴻山文農旅融合發展。
提升美麗鄉村建設 “新江南人家”成美麗風景
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新江南人家”成美麗風景。鴻山目前已建成七房橋、大坊橋金家里、姚更上、東塘街徐塘橋等美麗鄉村,實施了寒儒橋等一批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創建了一批國家、省市級文明村和鄉村治理示范村。積極承接全市農房翻建試點項目,鴻山打造獨具韻味的“新江南人家”,彰顯了濃郁的江南建筑文化,其中七房橋村建設的江南宅院風格“別墅”是全市首批農房建設試點村莊之一,也是新吳區首批唯一入選的試點村莊。
七房橋村依托農村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和人文歷史資源,在田園鄉村建設中,融合文農旅,重點打造鄉村旅游新經濟。去年,七房橋村投資1200萬元,啟動鄉村田園文化旅游特色村建設項目(一期),項目依托七房橋村特有的國學文化、義莊文化、鄉村田園風光等資源稟賦,打造了集文化傳播、田野風光、林地游樂等于一體的一河兩岸風光帶。同時,圍繞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將葡萄采摘、科技農業開發等結合在一起,推出歷史文化展示和生態農業觀光兩條特色旅游線。
七房橋村通過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旅游品牌的打造,將生態農業、院士文化和鄉村旅游有機結合,不僅擴大了七房橋村的名氣和影響力,還讓更多百姓搭上“文農旅快車”,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實現了村民持續穩定致富。同時,在七房橋村民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江蘇省美麗家園省級示范點、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等榮譽,真正走出了一條文農旅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之路。
目前,鴻山正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打造農文旅融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全面推進村莊景區化建設,大力培育美麗經濟新業態,深度串聯整合七房橋鄉村田園文化旅游特色村以及寒儒橋、金家里美麗鄉村、徐塘橋景觀農業等項目,進一步厚植文農旅底蘊,打造特色旅游新體驗。生機勃勃的葡萄產業與鴻山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吳文化、休閑農業、山水生態為特色的休閑度假區域。(本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