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資訊:堤防人防技防“三防”合一 江蘇啟東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2022-07-10 05:59:40 來源:南通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當前正處于防汛防臺關鍵期,啟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易受臺風、暴雨、高潮位的多重襲擊……面對嚴峻復雜的汛情,啟東市高位推動、科學決策、精準調度、高效協同,把堤防、人防、技防充分運用到防汛工作中,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工程筑牢“銅墻鐵壁”


(資料圖片)

連日來,最美江海岸線塘蘆港段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挖掘機、高壓旋噴樁機等設備協同作業,修建圍堰。正在現場檢查工程進展情況的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何衛告訴記者,主體工程已經收尾,目前正在進行堤頂道路、引水坡等輔助工程施工。

最美江海岸線塘蘆港段是啟東最后一段原始海堤,在這段4公里的岸線上,曾經布滿了漁民的自圍堤?!氨臼兰o初,沿海養殖戶很多,到處是自圍堤,每次臺風來襲,堤岸都要受淹,緊急轉移成了家常便飯。”40多歲的老沈從小在海邊長大,他對此深有感觸。

2020年,啟東市政府下決心補上這塊堤防短板,加快實施最美江海岸線塘蘆港段堤防整治工程,并計劃于今年主汛期前實現堤防主線全封閉,發揮其百年一遇的防汛作用。目前,堤上新修了路,堤下栽了樹、種了草,海岸線固若金湯,環境煥然一新。

暴雨、臺風、高潮位……在一個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市上下凝聚出同心防汛防臺的強大合力。其中,一批新建成的百年一遇的岸堤,也在汛期鑄就了一道道“銅墻鐵壁”。

2021年,啟東完成了啟隆段7公里江堤、圓陀角段8公里海堤、黃海灘涂公司段11公里海堤、江海瀾灣旅游度假區16公里海堤以及三條港閘拆遷工程和五效閘拆遷工程,完成的江堤堤防里程數和景觀閘站數位列南通第一,一線堤防百年一遇達標率已從原來的不足20%提升至現在的68%。

堤防建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流域的統籌協作,握緊防汛“后勤線”。啟東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備足防汛抗旱物料裝備,優化儲備機制和儲備布局,切實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F存編織袋8萬只,機制土工布2.5萬平方米,木材45立方米,鐵絲4000公斤,鉛絲4000公斤,水龍帶212捆,鋼絲繩753公斤,電纜線3353米,塊石4.9萬噸。每年都會對防汛物資進行儲備更新,對設備進行檢測維護和應急調研,為汛期提供充足的物資裝備保障。

“鐵腳板”守護萬家燈火

夏日夜晚,習習江風透著絲絲涼意。90后長江巡堤員張淇便開始了夜間巡查,這已經是他當天第3次巡堤了?!巴砩?時,水位3.2米,接近警戒,需持續加強密切監測……”張淇一邊仔細查看水位樁上的水位數據,一邊掏出筆記本認真記錄。

3年前,張淇當起了長江巡堤員。這幾天,本是他輪休的日子。交接班時,他接到上級領導的電話:“備戰主汛期,所有人都要留守值班?!彼土袅讼聛怼?/p>

當天上午,張淇跟同事一起,沿著堤岸由西往東一路巡查,途經燈桿、三和、紅陽、頭興港等8道閘口,沿途察水情,測水位,在淹水區域設置警戒線、警示橫幅,勸阻非防汛人員離開現場。電動車一路巡查往返約130公里,耗時約4小時。

巡堤,是一場持久戰,水位監測、大堤隱患排查不能間斷,巡堤隊員們累了就隨地一躺?!皬脑缟?點到晚上12點,每4個小時巡堤一次?!敝形?,張淇沒趕得上返回吃飯,“就在旁邊的小餐館里將就吃了點,平日里也都這樣!”當被問及天天在江堤來回奔波累不累時,他毫不猶豫地說:“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園,既然選擇了干這一行,再苦再累我們也要挺在防汛第一線?!?/p>

像張淇一樣的專職巡堤員,全市共有20人。為了保障178公里江、海、洲堤堤防安全,巡堤隊配有皮卡4輛,分為4個小組,分別駐扎在南部江堤、東部海堤和北部海堤。日常巡堤為一天2次,每次8人;臺風期間全天候巡查,從而確保長江大堤安全可靠萬無一失。

“數字大腦”實現科學防汛

人員避險轉移,歷來是防汛防臺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為實現人員轉移精密智控,啟東從廣度、深度、精度三方面研究拓展,實現防汛信息迅速收集、防汛態勢全面掌握、防汛趨勢及時預判、防汛調度精準時效,市防汛防臺信息報送系統已投入運營。通過這個系統,人員轉移等各類防汛信息,在這個防汛“數字大腦”里清晰可見。

防汛防臺信息報送系統是集合氣象預報、汛情播報、數據填報、信息上報、災情審報于一體的智能終端系統,能夠將臺風期間的基礎數據進行及時收集,實時展現臺風最新動態,由管理員調整發布臺風響應等級,在系統內發布相應通知,各區鎮部門在系統內填報汛情數據,按照要求在系統內上報數據,包括人員撤離和安置情況、工地停工情況和漁船回港情況等,系統大屏可以實時進行數據追蹤,確保數據時效性和準確性。同時系統內數據可以及時生成汛情簡報,便于審查研判。

防汛防臺信息報送系統是數字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各類數字化平臺,全市防汛防臺整體智治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

據統計,依托數字化平臺,市防辦有效歸集全市18個“鄉鎮級”儲備點、32個種類應急物資、19支救援隊伍等數據,實現了一端掌上協同、一碼精密智控、一屏精準調度,在實戰中充分發揮了數字化平臺的作用。

通訊員 黃欣美 楊谷生 記者盧兆欣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