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沖擊“新能源之都”,高新草堂科技園核心引擎凸顯

2023-05-25 11:00:45 來源:今報在線

打印 放大 縮小

如今,隨著消費市場發展戰略的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變革創新,帶來了城市和產業的大洗牌,引發區域經濟變遷。特別是在內循環啟動短短兩三年內,以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邏輯,讓內陸城市投資價值重估,特別是汽車制造版圖迎來了罕見大洗牌。

我國新能源汽車成績斐然

事實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績一直斐然。202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速達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25.6%,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銷售占比達79.9%。

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概況 圖中國汽車報

除了產量上突飛猛進,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也為新能源汽車出口開辟了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今年4月,搭載著261輛比亞迪自主生產研發“陜西造”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出發,一路向西開往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公開報道稱,這是陜西開行的首趟中歐班列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助力國產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

而在這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績單中,西安的表現,尤其亮眼。

主要造車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統計

據統計,西安汽車產業總產值在過去一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101.52萬輛,占全國份額14%。超過上海的99萬輛,憑借此成績,西安成功登頂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

上海實力無需多言,能夠實現反超,新能源汽車的風生水起可謂功不可沒——全國每7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西安造”。

2023年一季度,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繼續狂飆突進,以62.8%的同比增長領跑全國,動能十分強勁。

西安上演“換道超車”

在內循環啟動后,我國快速迎來了新一輪城市洗牌。

繼北京、上海、大灣區之后,新年伊始,西安官宣成為全國第四個獲批“雙中心”的城市(地區),便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對其創新水的肯定、激勵與期待。

比亞迪西安總裝工廠

西安作為國家地理幾何中心、絲路文化交流窗口,以及擁有中歐班列、科研創新、政策扶持、產業鏈配套等優勢條件,這些重要因素無疑是對資本實實在在的吸引力。

坐落于西安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園的比亞迪汽車生產基地,就助力西安躍升“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成功超車。

在這里,均每30秒便可下線一臺新能源汽車,僅是2022年就實現汽車產值1431億元、動力電池產業產值266.6億元。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工業是三個產業中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舉足輕重。不論是西安2022年全年,還是剛剛揭曉的一季度數據,經濟總量能夠實現穩步增長,工業貢獻至關重要。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陜西省汽車產量為30.74萬輛。其中,西安比亞迪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量20.2萬輛,同比增長37%,工業總產值實現增速52%、累計產值297億元,動能十分強勁。

與此同時,西安高新區前瞻布局新能源,“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持續發力。一批創新型企業的入駐,使得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加全面。

新能源全產業鏈加速變革

伴隨新能源汽車的風生水起,整個產業制造和消費市場或將面臨一次可持續發展的變革。

前不久,歐洲議會通過了《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這一協議的目標是,到2035年,歐盟27國全部停售新的燃油轎車和小貨車。

西安出租車實現“新能源化”

此番歐盟國家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的明確,也將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的長遠設定規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新能源車必將逐步取代燃油車,成為民眾汽車出行的主力選擇。

有人說,新能源車的意義就是少排放、環保么?

不盡然,除了碳中和、碳達峰的意義外,新能源車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它的成熟一方面成就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另一方面將化身為跨界技術的應用舞臺,牽引其他產業加速創新。

西電智慧產業基地效果圖

在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浪潮的引領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借此站上風口,而行業加速洗牌背后,其實也離不開各地區產業版圖的貢獻。

縱觀全國主要新能源造車城市,前有傳統造車大省大城,后有“黑馬”城市奮起直追,區域搶位戰正酣。同比增幅達到277.7%的西安,能拿下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國第一自然也不意外。

這當中,西安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園便集聚了以比亞迪等企業為代表的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為主導,輔以電機、電控、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另外,西安工業實力能夠實現厚積薄發,與新能源汽車等一批“車頭”全速前進是離不開的。同西安工業發展歷程一樣,作為高端制造業的皇冠明珠,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

上世紀60年代,陜西汽車制造廠籌備處在陜西寶雞建立;1985年,陜汽開始籌建西安廠區,最終將總部搬到西安。但進入90年代后,西安汽車產業規模一直沒有擴大,尤其在家用車領域,且在產品工藝、核心技術等領域與沿海地區差距逐漸拉大。

轉變就發生在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正式進入汽車制造領域,成為繼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營轎車企業。

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儀式現場

有意思的是,比亞迪總部雖然位于深圳,但其汽車生產基地卻遍布全國各地,而西安正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對選址有極強挑剔,再加上快產快銷的生產節拍,落地的容錯空間很窄。

頭部企業的示范效應引起了“千層浪”,除比亞迪之外,年來,中國西電、佛吉亞等龍頭企業亦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西安逐漸形成了技術領先、競爭有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其衍生的產業鏈開始向西安進行擴展,“中國新能源之都”的競逐便開始展開。

為何“傲嬌屬”的汽車企業愿意數次大規模投資于西安呢?除了省市高度重視、聯動發力外,西安自身對“高精尖”的吸引力也不可小覷。

從這個維度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產業、資本、運營環境等諸多要素可謂齊裝滿員。而大量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視野與積極的人才培養模式,又會反哺城市治理能力,類似于強強聯合會讓西安不斷凸顯高地優勢。

大街上跑的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所來帶來的不僅是產業與經濟的動能,更是關乎西安這座城市如何變得更好的“鏈式反應”。

產業集群背后的堅實底氣

如果說比亞迪是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力軍,那么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園便是這支主力軍的堅強后盾。

早在2009年,西安高新區就引進了比亞迪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并于2014年在草堂科技產業園建成投產。

隨后的數年時間,比亞迪在草堂科技產業園先后實施純電動客車項目、年產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產項目、年產42GWh動力電池項目及北方綜合研發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2021年12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擴建項目一期、2023年1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擴建項目二期再次相繼落戶草堂科技產業園。

比亞迪西安草堂基地 航拍悅西安

草堂科技產業園除了為比亞迪的大規模量產提供沃土,同時也為技術研發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繼王朝系列“秦”“宋”、海洋系列“護衛艦07”、“海鷗”等熱門車型之后,由比亞迪全新打造的新能源百萬豪車“仰望U8”也誕生于此。根據國家工信部的公開信息顯示,仰望的注冊地址和生產地址均顯示為“西安市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基地”。

比亞迪“仰望U8”敲定西安造可以說,目前擁有新能源整車、新型動力電池制造的草堂科技產業園,已經是全球頗具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之一,更是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風向標。

隨著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擴建二期今年7月陸續投產,草堂科技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能將達到150萬輛,向兩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進發。

一組數據能夠彰顯草堂實力:2022年全年,草堂科技產業園累營業總收入2191億元,同比增長192%,占西安市的19.92%;規上工業總產值1770億元,同比增長196%,占西安市的19.26%;工業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271%,占西安市的36%。

比亞迪西安研發中心效果圖

另外,2023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區工業總產值844.22億元,其中來自草堂科技產業園的貢獻就達到404.6億元,增速均高于全市、全區;進出口貿易額25.37億元,增長46.4%;引進內資38.72億元,增長50.5%。僅從數字看,強勁的“工業狂飆”之勢頭、之實力,之可持續動力,不言而喻。

任何產業的長久良發展都不能僅靠一個項目解決所有事,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樣如此。根據統計,2022年,在西安101.52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有99.5萬輛為比亞迪草堂基地所產,實際上我們在產量方面已經走在前列。

眾迪新型動力電池擴產項目 航拍陜西日報

同時積極引入新能源領域其他節點型、產業鏈型企業,將全體系的競爭優勢延續。草堂科技產業園亦是瞄準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補鏈、強鏈、延鏈方向,如當前已形成規模的草堂動力電池供應基地。

不止以比亞迪、延鋒汽車、佛吉亞等為代表的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草堂科技產業園三大“千百百”產業集群中,還擁有以西安楊森、天宇、國醫為代表的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西電、中電科、中航工業等為代表的百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可謂是一專多能,多條腿走路。

西安楊森制藥

也就是說,這里已成為集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集群為一體的先進制造業主陣地,它追求的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而是更多工業未來形態的藍海賽道。換句話說,亦在為西安重歸工業賽道,貢獻出堅實的底氣與力量。

而在“雙中心”建設背景下,還打造集“研發中試、成果轉化、檢驗檢測、高端制造”為一體的千億級科技創新發展大臺,借助持續且全面加強全產業鏈中企業的科創能力,在產業循環中補齊更多細微環節,不斷加固產業鏈條,形成更完整、細致的產業鏈,并聚焦產城融合最終構筑起生產、生活與生態協同發展的示范園區。

草堂科技產業園實景

對于西安競逐新能源之都,就更需要根據自身制造業特點與優勢,揚長避短,讓自身產業優勢進入新能源產業迭代周期中,讓新搭建的產業鏈體系本土化、特色化。

比如,許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處于成長狀態,總量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優勢不足,而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那就抓住這個優勢,以整車為拳頭,梳理出明星產品,通過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協助明星產品做大做強,實現規?;鲩L,帶動當地產業鏈體系的全面進步,形成“產量為王”的良循環。

西安-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

正如在中國-中亞峰會舉辦前夕,書記在聽取陜西方面工作匯報時強調:“要著眼全國發展大局,立足陜西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明確主攻方向,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對于如今的西安來說,傲人的成績是一個好的開始,隨著更多頭部車企,互聯造車新勢力等與西安形成多層次的合作,從而促進西安千億集群汽車產業壯大成勢,猶如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一樣,新能源產業也將賦予草堂、賦予高新、賦予西安來自未來的澎湃動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