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有一座伸向空中、并未合攏的五根手指雕塑——“金手指”。村民們說,這座雕塑名叫“創造”,象征著通過創造實干、開放共贏,實現共建共享,走向共同富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幾十年來,永聯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緊緊依靠廣大村民群眾,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牽引,帶動城鎮化建設,進而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也蹚出了一條邁向共同富裕的新路。2020年,全村工農業收入達1018億元、利稅60億元,村級可支配收入1.84億元,人均純收入近6萬元。
集體經濟“活水長流”
每年元旦過后,春節前夕,是永聯村民最豐收的節日,永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社員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村集體經濟年終分配的喜慶時刻。“去年年底分到好幾千元,加上平時的各項福利,有1萬多元!”村民黃榮保自豪地告訴記者。永聯村每年有1萬余名社員參與分配,包括土地流轉、尊老金、養老金、拆遷生活補助、二次分配、合作醫療和靈活就業補助、獎學金等,全年累計發放總額1億多元。
施亞凱,今年35歲,是土生土長的永聯人,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從事社務管理工作。“社員們都說,永聯村有一只下蛋的‘金雞’。”他告訴記者,社員口中的“金雞”,就是永聯村持有永鋼集團的25%股權。同時,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永聯村黨委充分發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的一二三產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初步形成了現代農業、食品加工、生鮮配送、保安物業服務、園林綠化等不同的產業板塊,2020年,永聯村農業全產業鏈收入達5億元。
永聯村曾是典型的“村企合一”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市場主體意識的增強,“村企合一”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比如,企業經營決策機制與村民自治制度之間的矛盾;企業薪酬激勵要求與集體所有制規定之間的矛盾等。”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告訴記者。
為此,永聯村從頂層設計著手,先后兩次對永鋼集團清資核產,把永鋼集團從永聯村的集體資產中剝離出來。永鋼集團管理層持有75%的股權,永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保留25%的股權。“村歸村、廠歸廠,產權清晰,永鋼集團按現代企業制度自主經營,輕裝上陣,活力滿滿。”吳惠芳說。
村靚民富產業興旺
凌晨4點,同香齋面店老板王進風便在前廳和后廚忙開了。王進風原先在常熟開面館,生意火爆,蘇州、上海都有客人慕名趕來吃面。“永鋼離得不遠,十幾分鐘車程,經常有工人來吃面,那時候我就聽說了有個永聯村。”王進風說,后來常熟這邊生意結束,他特意到永聯村參觀了一下。“不瞞您說,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到永聯小鎮上的房子鱗次櫛比,超乎想象,想不到新農村建設得這么好!”于是他立刻提出申請,在小鎮的美食街開起了飯店,店面也從原來的100多平方米拓展到了300多平方米。“村里不僅為村民提供創業就業平臺,也給我們外來創業人員提供良好的營商服務,讓我們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富足。”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永聯村自籌資金近40億元建設了農民集中居住區——永聯小鎮。走進永聯小鎮,一幢幢高樓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一張張臉龐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午后休閑時光,一些居民圍坐在樓道口前聊起家常。“現在大家都住在樓房里,小區對面就是超市,生活很便利。”79歲的村民、永聯股份經濟合作社社員王清峰說。
為實現共建共享,縮小貧富差距,永聯沒有采用常規的動遷安置方式,而是制定了“拆歸拆、分歸分”的辦法。“拆歸拆”,就是拆的時候按市場價格一次性貨幣化補償到位,尊重和維護農民家庭的存量資產。“分歸分”,就是安置的時候按一戶一套,每套145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的價格,辦理大產權紅本子,一張結婚證為一戶。
隨著5G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數字鄉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之一,2021年開始,永聯村全面深入推進“數字永聯”建設工作,將數字化技術融入日常生活,讓社員和居民能用、會用、想用。永聯村數字化管理部工作人員黃觀明向記者演示了“海豚急救自助系統”,只要在手機上安裝“海豚急救”APP,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發生危險,都可通過“一鍵呼救”功能,向緊急聯系人、社區物業、120急救中心推送實時位置,以便急救人員趕赴現場,快速救援。
2021年12月27日,永聯村被認定為蘇州市“智慧農村”示范村。“早在2012年,永聯村便啟動信息化建設,到2015年,全村基本實現村域管理智能化、農業生產自動化、農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化和信息發布網絡化。”吳惠芳表示,永聯村將開發更多符合鄉村實際的數字化應用場景,讓居民跟上數字時代步伐,力爭把永聯村打造成為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典范。
共建共享“最美鄉村”
“城里人有的,永聯人都有;城里人沒有的,永聯人也有。” 村民施亞凱的這句話,道出了永聯人的“小美好”。永聯村“富口袋”與“富腦袋”齊頭并進,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現代化,做美了村民美好生活的“蛋糕”。
永聯村有個“為民基金會”,專門用于養老、助學、扶貧、助殘、教育等公益項目,每年支出超1600萬元。多元化、專業化的運營,提升了幸福的成色。基金會工作人員楊穎告訴記者,每年基金會都會舉行一次集中募捐活動,除了永鋼集團、永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及其所屬企業捐款外,居住、工作在小鎮上的商戶、居民也都踴躍捐款。永聯小鎮上5000多戶村民,平均參與率達70以上,2021年達到了4000余戶。“基金會所有的救助項目都會公示,村民都能看得到,確實是在幫助有困難的人,大家都說這錢用得值!”楊穎說。
最近,永聯正在進行“福村寶”參保宣傳發動工作。“福村寶”是永聯為民基金會設立的互助醫療基金項目,于2019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旨在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每人繳納50元,基金會補貼150元,以國家發布的病種名錄為準,只要單次住院發票金額超過3000元,即可申請補助金。現在,參保的范圍已擴大到永聯區域的所有企業和居民。“我每年都參加‘福村寶’,所以每次住院費用都能得到補貼。”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她2020年被確診為肺部惡性腫瘤,在醫保報銷基礎上,還獲得“福村寶”31000元的補助,大大減輕了一家人的壓力。
如今,文明有禮、愛心互助已成為每一位永聯人的自覺行動。在永聯村,50多個單位、1000多名公益人士參與社會文明治理;2200多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愛心家教、愛心便當等志愿服務項目。當年,永聯人懷著“永遠聯合起來,共同進步”的期待給自己的村莊命名?,F在,小康之后的永聯村正詮釋著“共同進步”的真正含義,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加速前行。
(江蘇經濟報記者 蔡 逸 通訊員 宋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