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強則城市強。2月7日,虎年首個工作日,常州新春“第一會”,發出以虎虎生威的雄風、生龍活虎的干勁、氣吞萬里如虎的精神,重振產業雄風的動員令。
“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實體經濟就是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會葉茂。”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把制造業定義為常州的最亮特色、最大優勢、最強競爭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城市之間的競爭重歸產業主賽道。面對前所未有的產業振興之勢、能級躍升之勢、區位質變之勢、政通人和之勢,常州要高質量打造長三角產業中軸,重振產業雄風、再創城市輝煌!
重振產業雄風,瞄準主賽道加速跑
去年,常州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達8807.6億元,增速居蘇南第二,成為全省唯一連續五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陣的設區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8.1億元,增速蘇南第一。按照目前勢頭,2023年常州有望邁入“萬億俱樂部”。
過去,常州憑實業崛起、靠產業突圍,謀劃“十四五”,也必須依靠產業走向未來。產業強市,常州如何破圈突圍?就在今天的“新春第一會”上,陳金虎點出具體戰術安排。
搶占集群發展“主攻點”。汽車制造業被譽為“工業皇冠”,是常州這座國際化智造名城的地標產業。去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1250億元,位居全省第二,整車產量超9萬輛;動力產業實現倍增,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
堅持“鏈式”發展,常州推動地標產業強鏈、新興產業拓鏈、未來產業建鏈,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硬核產業集群。打造特色地標產業,到2025年培育3個以上規模超3000億元的產業集群。
加速壯大新興產業。聚焦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到2025年總規模超6500億元。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在人工智能、細胞治療、超材料、無人駕駛、元宇宙等前沿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
加快建設企業矩陣,加快做強龍頭企業,以全國一流的政策力度,引領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今年常州高企數量達3400家左右,到2025年實現倍增。深入實施上市企業倍增計劃和上市后備企業“雙百”行動,到2025年上市企業超過150家。
企業龍騰虎躍,點燃一顆冠軍的心
重振產業雄風,關鍵在企業。過去這一年,常州超三分之二的星級企業保持稅收增長,發展定盤星、壓艙石、頂梁柱作用充分體現。陳金虎寄語企業家這群最可信賴的城市“合伙人”——
用創新突圍的堅韌,破繭蝶變的果敢,逐夢不息的擔當,始終保持一顆“冠軍的心”,敢與高的打擂臺、與強的掰手腕、與快的拼速度,爭做頭部企業、航母企業、世界級企業,爭當單項冠軍、隱形冠軍、行業冠軍,形成“高原隆起”“高峰林立”的產業發展生動圖景。
當前,常州正在推動一場數字化革命,更是一場價值鏈革命。“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智能化”,這一個個“+”,都離不開“工業”這個本,都在催生一連串奇妙的“化學反應”。
一切有利于推動數字化發展的理念和做法,都能在常州找到最合適的土壤,得到最堅定的支持!陳金虎發出常州承諾——
助推企業智改數轉,對新認定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中小微企業開展免費診斷;對納入市智改數轉項目庫,且獲得智能化改造提升項目貸款的制造業企業,單個項目最高貼息200萬元;對利用自有資金改造投資超1000萬元的企業,最高補助200萬元。
培育產業生態,
五年帶動8000億元注入產業核能
重振產業雄風,常州有凌云壯志,更有實打實的政策支持。
“十四五”期間,常州每年將安排100億元政策性資金,5年帶動8000億元以上社會資本投入產業發展,到2025年,全市工業規??偭砍?.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4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
產業創新,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陳金虎說,創新是個長周期,投入了不一定就會立竿見影,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錯,有時板凳要坐十年冷。去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出臺創新政策20條,今年力度再加碼——
對新認定國家、省級企業研發平臺,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于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承擔國家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的,單個項目最高可獲500萬元補助;支持創新產品首購首試首用,對新認定的省級首臺套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
要做到為企服務“零距離”,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讓大家創新無懼、創業無憂、創造無憾。這是常州新的追求和目標。
要做到政策落實“零時差”,按照第一時間、頂格優惠原則,借力智慧經辦系統,推動各項政策直達快享、及早發力,以“真金白銀”助推全市企業專注前行、再攀新高。
要做到損害企業利益“零容忍”,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每個企業感受到公平正義。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常州正鍥而不舍、心無旁騖,努力把“起勢”轉化為“定勢”和“勝勢”。
( 蔡 煒 張宇熠 唐 穎 萬小珍 范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