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托管作為一項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業務,托管系統的搭建、迭代以及依托于系統的專業服務往往是開展托管業務的根基,只有擁抱金融科技,才能拓展托管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從而提升托管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委托資產托管業務對于委托方而言,投資的收益性與安全性兼顧,并可享受托管方提供的金融服務,同時,由于資金的出賬和清算由托管方負責,可以有效地避免委托理財過程中的一些糾紛,因此商業銀行的委托資產托管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資料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資產托管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資產托管業務是指具備一定資格的商業銀行作為托管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與委托人簽訂委托資產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資的資產,履行托管人相關職責的業務。銀行托管業務的種類很多,包括證券投資基金托管、委托資產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業年金托管、信托資產托管、農村社會保障基金托管、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托管、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托管、收支賬戶托管、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托管、貴重物品托管等等。
商業銀行的托管業務范圍廣泛,主要有:安全保管委托資產;委托資產名下的資金清算和證券交割;監督委托資產的投資運作;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委托人報告委托資產的投資運作情況和相關信息;對委托資產的資產、負債及投資情況進行會計記錄;按有關要求對委托資產持有的有價證券進行估值;客觀公正地分析委托資產的投資運作情況,并向委托人提供相關分析信息;其他與委托資產托管相關的業務。
伴隨著資管新規的進一步落實,托管機制貫穿覆蓋了整個資管領域,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商業銀行的一項戰略性業務,資產托管業務具有不占用經濟資本、收入和資金沉淀穩定、業務協同效應顯著等優勢。托管銀行履行資金保管、資金清算、投資監督、核算估值、信息披露等職責,能夠為投資者利益及資管市場穩健運行保駕護航。
中國建設銀行資產托管規模突破20萬億元
近日,建設銀行資產托管規模突破20萬億元,標志著建設銀行作為國內領先的托管銀行,在服務國家經濟建設,服務資本市場穩健發展,服務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方面迎來新的里程碑。
作為1998年國內首批開辦資產托管業務的商業銀行,25年來,建設銀行積淀了雄厚的市場與客戶基礎,構建了豐富的托管產品體系,建設了國內一流的托管業務系統,打造了堅實的風險與內控管理能力,培育了具有高度專業水平的托管人才隊伍,資產托管業務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
2023年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分析
國內共有58家托管機構,其中,內資商業銀行27家,外資銀行3家,證券公司26家,非銀證類金融機構2家(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漸對外開放,預計未來托管機構數量/類型將進一步增加,行業競爭加劇。從市占率來看,五大行獲得資產托管業務牌照最早,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先發優勢。
部分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加密貨幣托管領域,例如資管巨頭富達、信托公司Prime Trust等,同時,加密資產托管行業內部也在加快步伐進行資源整合,投資與并購案例劇增。工商銀行累計托管公募基金近1200只,托管規模達3.3萬億元;托管保險資產規模5.6萬億元;托管養老金規模2萬億元,在企業年金資產托管市場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同時,工商銀行緊抓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扎實推進跨境托管業務發展,目前全球資產托管規模超7000億元,全球托管的客戶數量持續領跑市場。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欲獲取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資產托管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