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丨維護好新就業形態應有秩序

2023-07-28 14:15:30 來源:新民晚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資料圖】

近日,徐匯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演出合同糾紛案。某大學生網紅主播因解約遭索賠900萬,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上海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被告(某主播)簽訂的演藝事業經紀合同合法有效,被告行為構成違約,須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近年來,以網絡主播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由于門檻低、工作時間靈活、市場需求大,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數據顯示,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超過8400萬,成為助力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一股新興力量。

網絡主播這一新興行業有別于傳統行業,因為外在光鮮、收入不菲,是許多年輕人追逐的夢想職業。與涌入市場的主播數量相比,主播職業相關的法律訴訟糾紛近幾年也同頻激增。在本文開頭提到的案件中,由于雙方簽訂合同,約定被告須無條件配合原告演藝活動的內容和時長安排,而被告因為要上學,無法完成約定時間的拍攝,多次提出調整時間也未被采納,最終不得不提出解約。

有調查顯示,在諸多缺乏工時標準的新就業形態中,無論網絡主播,還是網約車司機、網絡文學寫手等,超時工作已成為常態。除此之外,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在職業安全保護、社會保障等方面往往也存在缺失。

那些想靠自己努力從零開始創業的普通年輕人常因為不熟悉相關法律,侵權行為多發。在后續漫長的維權過程中,又因為渠道的不暢通,用工形式復雜等制約著他們對自身權利的有效維護。這也幾乎成為了整個行業的痛點。有法律人士認為,行業中迫切需要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輔助從業者順利成長,維護這一新生行業的應有秩序。專家建議有意向從事這一新興行業的年輕人,在入職前除了要與公司簽訂正規合同,充分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還務必要認真考慮自身的履行能力和承受能力。

近年來,政府部門對網絡主播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行業規范不斷得到完善。網絡主播的言行對受眾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手握流量的同時也必須在規范之下發展,應當嚴格遵守《網絡主播行為規范》劃定的31條紅線,不能為了流量逾越底線。

工會組織也應做好新業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和維權服務,引導企業、平臺依法規范用工,加強新業態勞動者服務保障,引導勞動者理性維權。今年5月,上海首個新媒體直播行業聯合工會在大寧路街道成立,就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使入駐大寧某園區的主播們從此有了堅強的后盾,工會也成為了主播們信賴的群眾組織。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新經濟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每一分付出都應該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樣獲得應有的回報,享有應有的保障,這也將直接關系到新業態經濟的平穩發展。用心用情關愛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為從業人員提供相應的法律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業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