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2日訊 6月12日,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市場主體培育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孫吉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正功,市商務局四級調研員徐厚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德彭,市發展改革委三級調研員連鎮殿解讀煙臺新出臺的市場主體培育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方案,并回答記者提問。
(資料圖)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關系就業、關系民生,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一直以來,煙臺市高度重視市場主體培育工作, 持續優化服務供給、精準紓困解難、強化政策扶持政務服務,一批批市場主體不斷孵化、壯大,成為煙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引擎。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共有市場主體105.9萬家,包括31.5萬家企業、72.5萬家個體工商戶和1.9萬家農民合作社,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61家,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2441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879家,形成了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的發展格局。
近期,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煙臺市加強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確定2023-2025年連續三年開展市場主體培育年活動,推動市場主體量質齊升,為市場主體發展成長保駕護航,夯實煙臺高質量發展根基。
《煙臺市加強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明確總體目標,“三培育、一壯大、一提升”,即有效培育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小升規”企業,壯大規上企業,提升市場主體活躍度,推動全市市場主體“量質齊升”,提出三年年均凈增加市場主體7萬戶,到2025年總量達到125萬戶左右;年均凈增加涉稅市場主體3.5萬戶,到2025年總量接近50萬戶左右;年均凈增加“四上”企業800戶,到2025年總量達到1萬戶左右;市場主體活力實現提升,到2025年末全市企業活躍度指數穩定在80%以上,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其次,提出重點突破的10個領域。農業、制造業、批零住餐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文化旅游業這10個領域市場主體占全市總量的9成以上,緊緊牽住這項事關大局的“牛鼻子”就可以把握工作主動、綱舉目張。這10個領域分別明確牽頭領導、牽頭部門、主要任務、載體平臺、政策措施等,有助于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工作合力。
聚焦市場主體發展共性需求,《行動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推進機制的6方面措施:
注重梯次培育,推動市場主體“量質提升”。通過支持創業、“個轉企”“小升規”、骨干企業壯大等一攬子扶持措施,全力打造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的發展格局。
優化營商環境,厚植市場主體發展沃土。提出實施數字政府強基工程,擦亮“愛山東﹒煙必行”政務服務品牌,打造“無證明之城”等舉措,特別在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國內率先提出論證推行市場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
加大“雙招雙引”力度,集聚更多市場主體。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才招引方面提出要構建“頂尖人才億元支持、領軍人才百萬資助、青年人才萬元補貼”的政策體系。
強化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市場主體派生。提出要圍繞16條重點產業鏈、“9+N”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強化重點項目謀劃、儲備、要素保障、推進,及時向市場主體發布重點項目機會清單,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優先支持在煙注冊實體公司的市場主體介入項目策劃、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等重點環節,以項目建設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發展的積極性。
強化分工協作,提高工作實效。市級層面進一步充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培育工作專班人員力量,建立統籌調度機制,常態化推進各領域、各區市市場主體培育工作。
加強督導考核,營造發展氛圍。提出將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對有關工作實行掛圖作戰,召開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大會、定期調度10個重點領域市場主體培育等舉措,建立健全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政策體系,涵養市場主體培育“生態圈”。
閃電新聞記者 于蓓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