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文化融合 讓這些文博產品走入更多尋常百姓家扮靚人們的美好生活

2021-05-17 15:46:43 來源:國際商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消博會上的陜西館,紅墻高檐、明黃瓦、大唐武士、月亮門,再加上館內獨有的文博產品和傳承千年的非遺美食,一館盡攬魅力陜西。

科技流光古今溢彩

“這枚香囊使用了陀螺儀的技術,無論如何晃動,香囊內的香料始終都不會灑落。”消博會上,陜西館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展位上,幾只鏤空雕刻的金屬香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講解員楊文莉介紹,這款香囊的原型“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隨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歷經千年,仍然玲瓏剔透,轉動起來靈活自如,且內部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撒于外。此次消博會上,這項唐朝“黑科技”香囊的復刻版作為文創產品,走進人們的生活。楊文莉說,陜西是文物大省,有著豐富的文創資源,這款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上過央視《國家寶藏》,在漢服消費熱潮的帶動下,已成為不少人搭配漢服的標配,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線上商店賣得很好。楊文莉希望通過這次消博會,能讓更多國內外消費者了解中國歷史,也讓這些文博產品走入更多尋常百姓家,扮靚人們的美好生活。

在寶鈦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記者發現和印象中灰銀色的鈦制品不同,這些鈦餐具猶如披上了五彩霞光,色彩豐富的同時還有金屬的光澤。公司經理馬俊峰告訴記者,這些色彩不是涂上去的,而是鈦表面氮化處理后呈現出的顏色,非常的安全健康。目前寶鈦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掌握的技術,能夠讓鈦制品隨著氮化膜層的厚度變化而變化,隨著膜層厚度的增加依次呈現藍色、金黃色、紫紅色、孔雀藍色、綠色等各種絢麗色彩。

讓科技美味走得更遠

科技正在讓陜西地域特色美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消博會上,陜西肉夾饃、漢中米皮、寶雞搟面皮這些特色美食都在醒目位置標示出自己的“科技含量”。

不用蒸、不用煮,只用開水沖燙,灑上調味料一拌,就是一碗鮮香誘人的寶雞搟面皮了。消博會上,寶雞市香味氏族餐飲文化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搟面皮“靠香味出位”,吸引人們排隊品嘗。公司副總經理王毅介紹,他們生產的搟面皮不用微波、不用蒸煮,食用像方便面一樣簡單,味道卻不打折扣,這是因為公司研發的“3分鐘鎖鮮搟面皮”專利技術,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面皮的筋度和水分。

“來陜西不吃肉夾饃相當于沒來陜西。”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這一陜西美味,西安袁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攜“靳袁記”品牌肉夾饃參展,在“靳袁記”肉夾饃的外包裝上,印著“JBT螺旋速凍、口味高度還原”的字樣。據公司負責人靳金礦介紹,近年來,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超過千萬,進口日本設備,研發新的工藝,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吃上原汁原味的陜西肉夾饃”。

在消博會上,記者發現陜西的參展企業和機構都很重視從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從產品設計到外包裝“陜西元素”隨處可見,具有很強的識別度,而科技的賦能,讓“陜西元素”更添時尚與鮮活,這些都為陜西消費市場注入強大動力。“十三五”時期,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0%,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43.2%。2019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億大關,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5萬元、全國排名第12位。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