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風險判斷 提升重大知識產權風險協同應對能力

2021-03-19 14:56: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隨著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愈發受到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提醒,中國企業“出海”時需預判新業態知識產權風險。

陳曉紅長期致力于數字經濟、大數據分析與智慧管理等領域研究。她調研發現,新業態知識產權屬于“知識產權保護前沿高地”,侵權現象高發頻發,專利和商業秘密糾紛等時有發生。

陳曉紅認為,當前中國新業態知識產權生態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根基不牢、知識產權海外布局較弱、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法規滯后、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合力不足等問題。

“目前,中國一些大的新業態企業沒有對外專利許可和對外質押專利,專利運用手段較為單一且水平較低。”她舉例稱,由于知識產權海外布局較弱,缺乏對目標市場國的專利動態跟蹤監測和風險預警,導致某短視頻軟件企業在進入美國市場后,接連遭遇三家公司專利侵權訴訟的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陳曉紅建議,引導和支持新興業態骨干企業從垂直鏈條式創新轉變為全產業鏈生態創新,創造和儲備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利組合、軟件著作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算法等,引導新業態企業提升知識產權質量。

同時,針對目標市場國廣泛開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知識產權布局,并建立新業態全產業鏈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監測體系,預判“出海”風險,有效應對。

她并建議,加快建立新業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引導行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立聯盟企業重大知識產權事項通報機制、專家會診和會商機制,提升重大知識產權風險協同應對能力。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