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民事裁定書,涉及到烏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烏海銀行”)向法院申請對四川信托3.06億元的財產保全。在裁定中,法院凍結了四川信托的銀行賬戶存款、持有的三家有限合伙企業股份及華西證券0.81%股份等資產。而烏海銀行也成為了踩雷四川信托的金融機構之一。
據記者了解,受到區域經濟的影響,烏海銀行近年的經營狀況一直不景氣。尤其是該行投資業務占比較大且貸款集中度較高,投資業務的壞賬準備難以應對其潛在風險。同時,烏海銀行2019年資產總規模縮水至500億元以下,凈利潤僅379.19萬元,而3億元糾紛一旦出現損失,無疑令銀行的經營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烏海銀行在2019年曾因未足額繳存存款準備金和提供虛假報表被監管處罰,而近期則因一名擬任獨董有從業記錄不良,其任職資格也未獲監管通過。
資產質量“雪上加霜”
由于四川信托的風險暴露,越來越多深陷其中的中小銀行也陸續現身。自2020年9月以來,已有多家銀行金融機構起訴四川信托,而烏海銀行亦是踩雷的銀行之一。
烏海銀行官網顯示,該行前身是烏海市商業銀行,成立于2006年9月,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家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0年1月,經中國銀監會正式批準更名為“烏海銀行”。目前,烏海銀行總行內設17個部室,下轄1家異地分行、46家支行和1家營業部。
實際上,烏海銀行近年經營狀況堪憂,從2019年該行的各項業績指標中可見一斑。據該行官網年報顯示,烏海銀行總資產為450.73億元,相比年初513.61億元減少了62.88億元,而營業利潤更是-1.52億元,實現的凈利潤僅379.17億元。
從資產質量上看,烏海銀行2019年末的不良率為1.75%,較年初1.93%下跌了0.18個百分點。但是,該行年末貸款261.74億元,較年初180.22億元增長了81.52億元。這也就是說,烏海銀行在2019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為4.58億元,較上一年同期3.48億元仍增加了1.1億元。
“銀行投資業務的規模太大,對于業績的影響也會很大,是不利于銀行業績穩定的。”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不少銀行資金富裕,在信貸投放有限或者風險較大的情況下更青睞于投資業務。這類業務模式簡單粗放,且存在一些監管灰色地帶。對此,監管一直呼吁銀行業務回歸本源,限制銀行投資業務的占比。
事實上,烏海銀行2018年業績“變臉”前的一年凈利潤也僅7.8億元,甚至2019年曾因未足額繳存存款準備金被監管處罰,而一筆3億元的信托業務一旦出現損失對其影響可想而知。
信托投資大幅縮水
記者注意到,從業務結構來看,烏海銀行的投資業務占比較大且信貸集中度較高。該行2019年的年報數據顯示,該行最大十家客戶的貸款集中度為52.61%,相比2018年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在行業分類中,該行的信貸資金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制造業和采礦領域,超過了總信貸規模30%。三個領域的信用信貸在總信用信貸占比超過72%。
但是,烏海銀行在2019年進行了較大的業務結構調整。數據顯示,該行2019年初的發放貸款和墊款的規模為174.86億元,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規模就達到了116.39億元,持有至到期投資規模24.09億元。而到了2019年末,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縮減為79.35億元,持有至到期投資規模降至8.76億元。
針對烏海銀行的信托投資,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其規模從2019年年初的81.92億元降至2019年期末的19.15億元,包括年初34.88億元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在內,該投資科目下的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僅為4118萬元。這也就是說,該行在信托和資管投資上的減值準備在2019年初僅不到投資規模的0.35%。
烏海銀行稱,2019年賣出回購金融資產總規模為93.49億元,占到了銀行全部負債的22.71%。而銀行各項貸款和貼現及轉貼現卻呈現出大幅上升態勢,說明該行業務在從高風險業務經營向低風險經營轉變。
針對烏海銀行的信托投資情況,記者聯系了該行,但是截至發稿前該行并未回復。
“2018年之前,很多銀行都認可信托的剛性兌付,默認其屬于風險較低的業務種類,同時收益也不錯。這也是不少中小銀行投資主動管理型信托的原因。”一家城商行高層對記者表示。
他表示,由于銀行投資相對偏保守,此前信托公司針對一些項目還會出具承諾函或兜底函對項目進行背書。“當時這種模式屬于監管灰色地帶,而如今卻是監管重點打擊領域。”
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來,監管對信托業務的監管從嚴,處罰的力度也是空前。同時,銀行因踩雷信托業務受到處罰的現象也不少。目前統計已經有超過8家商業銀行因投資信托違規被處罰。
上述城商行人士透露,自2018年起監管大規模壓縮同業理財和信托投資,這也決定了中小銀行通過同業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今已有多家信托公司暴露出風險,一批此前投資激進的中小銀行難免踩雷。”
近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針對中小銀行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表態,稱中小銀行、地區性銀行必須做到在本地發展,不能“全國各地到處跑”。應該聚焦小微企業和“三農”以及個人金融服務,滿足當地企業和居民的金融需求。做普惠金融,特別是要把一些薄弱的環節和領域填補起來。“中小銀行必須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誘惑的能力,扎根在當地,做小、做細、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