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發布2020年《國家風險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從過往經濟危機中企業持續經營風險的演進路徑來看,企業破產的“連鎖反應”或已顯現,未來全球企業破產風險可能持續上升。
中國信保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今年前10個月,中國信保累計承保56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服務支持客戶14.3萬家,增長27%;支付賠款14億美元,增長53%。
全球國家風險或持續上升
《報告》顯示,根據2020年中國信保內部對國家風險水平和主權信用風險水平的評估 ,共有61個國家風險水平較高,93個為中等,38個國家較低;32個國家主權信用風險水平較高,83個國家為中等,60個國家較低,17個國家出現風險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世界地緣政治動蕩加劇,全球政治穩定性下降。全球化趨勢出現新變化,疫情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脆弱性使得歐美主要發達國家進一步推動“制造業回歸”和產業鏈調整,全球價值鏈合作受到沖擊。同時,在世界經濟衰退、國際貿易摩擦加劇、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企業破產風險凸顯,部分零售業、汽車業和油氣行業在2019年就已出現經營壓力,而新冠疫情更使得諸多企業破產風險大幅增加。從過往經濟危機中企業持續經營風險的演進路徑來看,企業破產的“連鎖反應”或已顯現,未來全球企業破產風險可能持續上升。
未來全球風險呈現四大特點
《報告》研究結果顯示,有4個國家未來國家風險展望為正面,171個國家為穩定,17個國家為負面;116個國家未來主權信用風險展望為穩定,59個國家為負面。
《報告》認為,2019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國家風險水平顯著上升,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將處于高位,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地緣政治穩定面臨挑戰。未來一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等以及一些國家治理能力的不足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部分地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難見緩解,未來大國政治博弈可能進一步加劇。二是全球經濟復蘇困難重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較長,需要有長期應對措施,這將對國際生產網絡以及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產生沖擊,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施政空間被壓縮,伴隨著金融市場動蕩、勞動失業率上升,世界經濟可能呈現弱復蘇態勢。三是國際營商環境難以改觀。大國博弈風險外溢造成的政治環境惡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封鎖和停滯,對世界各國營商環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四是公共債務風險將處高位。面對疫情以及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及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一些資源出口國出口收入銳減,面臨的財政壓力不斷上升,未來一些債務水平較高國家的公共債務風險有可能持續上升。
中國信保積極助力企業應對海外風險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不斷積聚,政治、經濟、社會、安全等領域的風險相互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
今年以來,中國信保緊急出臺“10條專項”、“23條意見”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今年前10個月,中國信保累計承保5648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13%;服務支持客戶14.3萬家,增長27%;支付賠款14億美元,增長53%,多項業務指標創歷史新高,充分履行了政策性職能,發揮了逆周期調節作用。
此外,作為專門從事風險管理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信保自覺從國家金融安全的大局出發,在公司“336”新發展戰略框架下著力推動數字化轉型,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工具,依托專門設立的國別風險研究中心和資信評估中心、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資信渠道與追償渠道,以及完善的風險信息數據平臺和成熟的風險分析技術體系,從國別、行業、企業等多個維度,加強對風險的跟蹤、分析、研判,及時為企業提供風險預警、風險管理和咨詢等服務。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信保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對疫情期間客戶緊急需求,提供7×24小時保險服務;中國信保不斷加強國別和行業風險研究,持續更新發布國外政府貿易管制政策和重點國別疫情動態,及時提示國際市場風險異動,協助客戶做好應對。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信保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深化改革為動力,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有效服務國家戰略、精準支持企業發展、妥善應對各類風險,充分發揮好逆周期的政策性職能作用,努力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對外貿企業的建議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內外部環境都發生著深刻變化。國內層面,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也面臨結構性新問題;外部層面,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陷入衰退。在此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要充分認識風險、管控風險,提高防控風險能力,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均衡。
(一)全面強化國家風險管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建議我國外貿企業一是要進一步把握風險形勢,深刻認識我國發展所面臨的復雜環境和風險挑戰,強化防控意識,更加充分地做好風險應對準備。二是全面把握、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沖擊和影響,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重視其經濟結構性問題對經濟復蘇的影響;對歐美國家,重點把握其短期內國內需求變化情況。三是持續關注世界經濟深度收縮對行業、企業經濟活動帶來的動態壓力,重視疫情對各國政治和社會穩定性的沖擊和影響。四是關注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演進,尤其對發生政權更迭的國家加以重視,深入分析其社會安全情況和政局穩定性,合理判斷風險走勢。
(二)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工具
建議我國外貿企業根據國家政策引導和相關優惠支持措施,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險,特別是對經濟衰退程度較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國家,對政治和主權信用風險較高、經濟發展不確定性較大的國家投資和出口時,更應注意用好出口信用保險風險保障和融資便利功能,合理規避企業自身難以承受的系統性風險。
(三)重視防范疫情下發展中國家債務風險
建議外貿企業持續跟蹤緩債計劃的實施情況和相關國家緩債申請情況,加強對相關國家經濟狀況和債務狀況的分析研判,加強國際合作交流;高度重視對債務問題相對突出的國家的債務管理,做好債務可持續性分析,對其未來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進行客觀評估;構建開展國際業務的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債務風險信息共享平臺,做好債務風險監測,及時發出風險預警,幫助我國企業提前做好風險應對準備。
(四)積極適應疫情沖擊下各國經濟政策變化
建議我國外貿企業一是從宏觀層面關注各國新制定或調整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優化海外投資布局,應對世界產業鏈、供應鏈變化;二是從微觀層面及時了解各國政府可能采取的臨時性貿易管制、匯兌管制等限制措施,合理安排商品出運和項目投資進度;三是注意部分國家以所謂國家安全名義發起的實質性貿易、投資和技術保護措施,注意與我國經貿關系密切的國家的政策走向,加強與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盡可能避免遭受重大損失或被動調整海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