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與制度建設涉及金額約61.18億元

2020-08-25 15:58:41 來源:中國律師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民法典中一系列關于市場主體財產、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的規定,為市場主體堅定信心、穩定預期、激發創新活力提供了重要支撐。廣東省廣州市作為千年商都,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國際商貿中心,始終保持法治營商的精神理念,不斷完善營商制度體系、轉變政府職能、規范文明執法,為市場主體生存和發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一方面,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全文共計七編1260條,都是圍繞著規定民事權利的類型、內容、救濟而展開,規定了廣泛而全面的人身權益與財產權益,為維護和實現公民權利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民法典也為政府公權力的規范行使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據。物權編規定的所有權、居住權等極大豐富了人民的財產權利,人格權編將人格權保護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繼承權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人的私有財產繼承權益,侵權責任編則規定了各類民事權益的救濟方式??梢哉f,民法典就是一部公民權利寶典。而行政機關具有“雙重角色”,既是民事權利的主體,又是國家行政管理的主體,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離不開行政機關積極主動、依法全面履行職責。

近年來,廣州市持續推動簡政放權和事權下放,累計精簡行政權力事項7917項,累計清理296項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將與社會民生密切相關、群眾需求強烈的市級176項行政職權和121項公共服務事項調整為由區實施,極大地便利了群眾和企業就近辦事。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國首創“人工智能+機器人”全程電子化“無人審批”登記服務,推行“互聯網+開辦企業”服務,探索開辦企業“全鏈條”服務新模式,開辦企業時間最快0.5個工作日完成,極大方便了群眾和企業參與商事活動。深入優化“一窗受理、綜合服務”改革,37個部門共1220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一窗”綜合受理,有效提升辦事服務效率。出臺《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管理規定》,11個區和14個部門的2000多項事權實現互通共享。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證明事項專項清理,取消市級證明事項351項、區級證明事項86項,減證便民實效全國領先。

下一步,廣州將以民法典的出臺為契機,以改革創新為突破口,以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為立足點,深刻把握好行政機關在《民法典》實施中的雙重角色,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劃清權力界限,推動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職責,推動民法典相關制度在廣州落地生根。一是強化對標對表。全面對標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謀劃推進戰略性、創造性改革,加大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統籌協調,著力提升改革方案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確保“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在廣州落地生根。二是強化創新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營商環境改革為牽引,協調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改革等。三是強化宣傳推廣。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和手段,深入解讀《民法典》及相關改革創新舉措,加大對改革經驗的復制推廣和宣傳力度,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維護民法典權威

《民法典》中有相當多的內容涉及行政法規范,如民政部門履行監護職責(第34條),市場監管部門履行市場監管職責,法人的成立、變更、終止、清算等行政登記職責(第58條、第64條、第70條、第72條、第73條),以及不動產登記機構履行居住權登記職責(第368條)等。各級行政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明晰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

近年來,廣州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即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截至目前,各級行政執法主體已公開各類執法信息91.2萬余條,首創的“行政執法數據年報公示制度”獲國務院和司法部的肯定,自2019年起向全國推廣。落實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審查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882項。在全國率先推行免強制清單制度,已在交通運輸市場、文化廣電旅游領域,明確可免處罰或免強制輕微違法行為93項,現正拓展到市場監管、安全生產、城管、住建、發改等行政執法領域。

下一步,在加強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工作中,廣州市將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民法典和行政執法業務學習培訓。組織有針對性的民法典學習培訓,把握好民法典對于行政執法的新要求,轉變執法理念,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程序意識,在行使權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約束上嚴之又嚴,切實提高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二是全面梳理研判。對民法典中涉及行政法律規范的內容進行系統全面梳理,研判民法典實施對全市行政執法工作可能產生的影響,對執法依據、執法職權范圍等方面規定進行修改調整,及時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三是深化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執法。行政執法部門既要嚴格執法保障民商事活動規范有序開展,也要建立具有彈性的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制度,在保障交易安全、維護市場主體公平公正競爭的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弘揚契約精神,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信用建設

《民法典》中合同編屬條文數量最多、變動幅度最大、復雜程度最高、裁判運用最多、對經濟生活影響面最廣的一編。共計526個條文,約占《民法典》條文總數的41.7%。《民法典》合同編是合同領域的基本法,既強調合同自由原則又注重合同正義價值,尤其是契約精神和誠實信用,為處理好市場主體權利與政府權力的關系提供了全新視角。

目前,行政機關參與社會管理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當行政機關作為平等民事主體,選擇通過合同形式參與經濟社會活動時,必須嚴格遵循《民法典》第6條公平原則、第7條誠實信用原則、第8條公序良俗原則,在訂立合同時要按照法律法規合理發出要約,做到時間適當、價格合適,不得利用優勢地位訂立顯失公平的合同(第494條),應當根據合同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依法承擔違約責任,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第509條、第577條),不得“新官不理舊賬”,未依法履行合同義務的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其實,早在2012年,廣州市為規范政府合同行為、防范政府合同風險、避免和減少糾紛,就制定出臺了政府規章《廣州市政府合同管理規定》,從政府合同的磋商與起草、合同的簽訂與履行、合同糾紛處理到合同檔案管理的全過程進行了規范,當時在國內尚屬首例。自《廣州市政府合同管理規定》出臺以來,審查政府合同超過1600份,涉及合同標的金額超過1.8萬億元人民幣,如地鐵設備采購合同、土地房屋征收協議、重點項目投資建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等,對合同主體資格、法律強制性規定、合同權益實現方式、合同風險和法律責任防范、合同糾紛解決等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及公平有效性審查,有效防范了合同風險并減少糾紛,保障了國有資產、財政資金的安全和自然資源、公共資源的有效利用。

下一步,廣州將嚴格貫徹《民法典》契約精神和誠實信用原則,正確處理好市場主體權利與政府權力的關系,不斷增強規則意識。當行政機關作為平等民事主體參與市場交易時,堅守合同自由、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嚴格遵守市場交易規則和合同約定,嚴格履行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約定的各種義務,嚴格兌現向人民群眾作出的政策承諾,為全社會作出表率,以政務誠信帶動社會誠信。一是引入第三方力量參與政府法律事務,鼓勵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積極參與政府法律事務,有效解決行政機關參與民商事活動能力不足的問題,為行政決策、重大項目實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是嚴格做好政府合同合法性與合理性審查,將合法性審查作為政府合同法律事務的核心,兼顧公平性、合理性等《民法典》規定的其他原則和要求,對合同項目的決策程序、資金使用、法律風險、法律責任、糾紛解決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工作建議,確保政府重大合同項目依法依規順利進行。三是做好政府合同后期管理、合同履行等工作,行政機關應當嚴格遵守和履行合同協議,未依法履行合同義務的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準確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立法精神,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原則,這些都為行政機關協調處理矛盾糾紛提供了遵循。行政機關在化解矛盾糾紛時,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更要注重運用調解、和解手段,把實施民法典作為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重要契機,通過準確適用民法典,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通過社會力量、專業組織、專門機構解決民商事糾紛。

近年來,廣州市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立健全訴調、訪調、警調等對接工作機制,開展線上人民調解與司法確認對接試點。全面鋪開信訪調解、律師調解、涉外調解和商會協會調解工作,率先在全省設立“廣州市人民來訪接待廳人民調解工作室”,打造賴英艷等以個人命名的調解工作室31個。建立涉外糾紛多元化解模式,組建涉外調解志愿者隊伍和法律專家庫,選聘港澳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全國首邀香港執業大律師調解涉外商事案件。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和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設立廣東省首家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和以案定補制度,全市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達87個。2017年至今,全市各類人民調解組織累計調解矛盾糾紛約22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9.23%,涉及金額約61.18億元。

下一步,廣州將在矛盾糾紛化解方面將注重三個提升:一是提升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學習領會民法典新精神、新規定,如民法典對夫妻離婚(第1079條)、繼承人遺產分割(第1132條)等問題均提出可以進行調解,要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為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群眾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的重要本領,不斷提高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提升基層法治化治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繼續擴大公共法律服務覆蓋面,推進“一村(居)一法律顧問”“一園區一法律顧問”“一專業市場一法律顧問”等惠民助企工程,在法律咨詢服務中宣傳民法典,引導當事人更多運用調解方式妥善化解民事糾紛。三是提升化解矛盾糾紛的效果。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等,增進有關當事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切實做到定分止爭。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