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超800億債券違約 規模已達去年全年的55%

2020-07-02 09:37:1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打印 放大 縮小

隨著信用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債市違約金額總體略增。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有65只債券違約,涉及金額814.77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的一半。而在疫情暴發的背景下,不少公司也受到了影響,信用風險仍在持續暴露。

“預計在疫情的沖擊下產業債將繼續承壓,從數據來看,出現債券違約的企業中產業債的占比最高。雖然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下,監管層面為呵護市場流動性,融資整體是寬松的,但不同企業分化依然明顯。”7月1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而另一方面,在債券違約常態化的同時,違約后如何進行有效的處置,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近日,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和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針對加快完善規則統一的債券市場基礎性制度,構建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提出相應安排。

超800億債券違約

從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的違約債券規模已達去年全年的5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梳理,今年上半年違約的65只債券中,有33只債券發行人為民營企業,占比51%;此外,還有多只違約債券的發行人為國有企業,其中包括23只債券的發行人為中央國有企業、3只債券的發行人為地方國有企業。

事實上,這23只中央國有企業發行的違約債券均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方正集團”)旗下債券。方正集團在2019年12月首現債券違約。

今年2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北京銀行提出的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的申請,方正集團進入重整階段后,根據重整相關法律規定,重整期間公司不得個別清償,因此方正集團存續期內的債券均無法兌付兌息。

這23只存續債券的違約涉及金額345.40億元,占上半年違約債券金額的比例超過42%,方正集團也因此成為今年上半年以來最大的違約主體。

不過,雖然上半年違約債券規模已超過去年同期,但新增違約主體并不多。上半年歷史違約主體為23家,合計違約金額677.77億元,而新增違約主體11家,新增違約金額137億元,新增違約主體數量下降45%,新增違約金額大幅下降74.34%。

“雖然今年上半年違約總金額略有上升,但主要來自歷史違約主體,并沒有因疫情影響出現新增違約大幅增加局面,相反因為政府及時采取了應對疫情的措施,新增違約主體數量和違約金額同比顯著下降。”大公國際受訪指出,“比如方正集團首次違約為2019年底,其今年存續債的違約拖累了上半年債市的總體違約規模量。”

就違約原因來看,天風證券研究指出,新增違約多數是公司原本經營惡化、債務集中到期壓力和再融資枯竭形成沖突,更深層的原因還包括公司過度擴張造成負債較高且短期化程度不斷加劇,在融資渠道結構性縮窄的背景下再融資能力枯竭,無力應對集中兌付局面;存在業務龐雜、房地產業務高杠桿、轉型文旅地產資金占用大以及子強母弱等問題;以及公司原本經營就處于下滑階段、受到疫情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沖擊等等。

疫情影響分化

針對今年以來的疫情影響,不少機構也提及了其中的信用風險沖擊。

“上半年疫情的確加速了部分企業的風險暴露,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或者自身信用質量較低、融資渠道較為狹窄的企業,其信用質量受疫情影響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債務置換、債務展期等情況上半年也屢見不鮮,而部分企業在債務置換以及債務展期后仍發生了實質性違約,例如桑德工程和中融新大等企業。”大公國際方面表示。

事實上,桑德環境、華昌達等企業均提及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和沖擊。

“疫情沖擊下產業債的違約風險有所上升。細分到不同行業,在境內疫情影響下,影視傳媒、商貿零售、港口物流等行業經營中斷,部分企業賬面商譽、投資性房地產的減值風險增加;在海外疫情影響下,海外收入與海外資產占比較高的主體訂單流失和資產減值的風險增加。”華南一家公募基金債券基金經理受訪表示。

而為了應對疫情沖擊,監管層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下半年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企業融資渠道較去年更為暢通且融資成本較去年更為優惠,全年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可控。但對于一些競爭力較低、自身信用質量較弱且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或者對于國際市場依存度較大的企業來說,疫情的沖擊以及全球經濟的萎縮將進一步削弱其信用質量,加速信用風險暴露。”大公國際方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從上半年新增的11家違約發行人來看,多家企業的債券即將在下半年面臨回售或到期,而已經出現的違約,也讓后續債券的償還預期更加不利。

比如上半年出現違約的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除了已實質違約的“17宜華企業MTN001”之外,還有“18宜華03”“18宜華02”“17宜華企業MTN002”、“15宜集債”即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期或回售。

“上半年基本上都是高等級、短久期的投資策略,當前市場違約常態化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考慮信用下沉獲取更高的收益,但整體上依然會對信用風險持謹慎態度。”前述公募機構人士表示。

事實上,就違約后的處置情況來說,當前不少債券處置進展依舊緩慢,市場機構針對風險的容忍程度也并不高。(記者 姜詩薔)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