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倆字出現了20次,這份文件傳遞了一個明顯信號!

2020-05-20 15:26:34 來源:中國環境

打印 放大 縮小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盡管是周末,但這則《指導意見》還是引起了多方關注。

梳理一萬多字的全文,記者發現這份關系到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的重磅文件中,“生態”二字貫穿始末,出現20次之多,“綠色”也出現了10次。

《指導意見》通篇更是傳遞了一個明顯信號: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實現綠色發展將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在中國的地理和行政版圖中,“西部”往往給人欠發達、甚至貧窮落后的印象。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邊州)。

歷史數據顯示,涉及西部大開發的地區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5%,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

西部大開發,一直是國家的戰略部署,各方也在一直努力?!吨笇б庖姟返某雠_,將為涉及西部大開發的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探索和實踐進一步指明方向,拓展更寬的思路。

首先就是不走“老路”,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事實上在這方面,之前我們有過如“秦嶺違建別墅”和“祁連山生態破壞事件”等慘痛的教訓。

所以《指導意見》首先明確的,就是要打好三大攻堅戰,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要求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實際,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實施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除此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指導意見》將“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內容作為獨立章節,從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和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縮短差距,補齊短板,發展是西部地區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課題”,也應“快馬加鞭”。如何在守住環境“底線”的同時,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

過去發展得慢,有交通、氣候、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因為“慢”,在現階段才能發揮其“后發優勢”,將“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一方面,是發揮自身優勢。比如依托自身的良好生態環境,《指導意見》提出要支持西部地區發揮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優勢,深化旅游資源開放、信息共享、行業監管、公共服務、旅游安全、標準化服務等方面國際合作,提升旅游服務水平。依托風景名勝區、邊境旅游試驗區等,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打造區域重要支柱產業。

另一方面,“借勢借力”。比如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吨笇б庖姟分赋鲆e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

我們知道,“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吨笇б庖姟穼⒐步?ldquo;一帶一路”為引領作為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方向,本身就是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如《指導意見》明確,將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挖掘自身的潛力。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對于西部地區推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表述是“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具備條件的產業集群化發展,在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上邁出更大步伐,促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廣泛應用并與之深度融合,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除了上述旅游產業,還有那些屬于“現代化產業體系”范疇?《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現代化生態牧場、糧食生產功能區和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支持發展生態集約高效、用地規范的設施農業。加快高端、特色農機裝備生產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游”等新業態發展。

最后再提醒讀者一個小細節。在“優化能源供需結構”部分,《指導意見》專門有一句表述為“支持符合環保、能效等標準要求的高載能行業向西部清潔能源優勢地區集中。”

這傳遞了什么信息?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不是“簡單粗暴”地禁止一切項目。相比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環境承載力和環境容量更大,實事求是、因地施策的經濟和生態環境政策,才能真正使兩者協同發展。

《指導意見》的印發,為西部大開發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新要求,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考驗的是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定力和智慧!(童克難)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