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濱江新城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梁其凱在現場暢談濱江新城的生態宜居。
“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結果7日在京發布,杭州、寧波等城市入選。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共同主辦,迄今已連續舉辦11年,是目前中國極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調查推選活動。
本年度調查推選活動以“砥礪奮進·城市中國”為主題,突出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城市在綜合實力、公共服務能力、社會事業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自6月份活動啟動以來,累計1395多萬人次參加了公眾調查、抽樣調查和大數據采集。
經過活動組委會評審,杭州、寧波、南京等十座城市被推選為“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縣級城市中,江蘇太倉市、浙江慈溪市、浙江余姚市、江蘇邳州市、廣東佛山南海區、江蘇昆山市、湖南長沙縣、江蘇常熟市、江蘇張家港市、江蘇江陰市十座城市被推選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重慶江津區濱江新城被推選為“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生態宜居新城”;重慶江北區智慧城管實踐入選“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治理創新范例獎”。
此次活動的評價體系由《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城市評價中心完成。該中心通過十一年來對城市幸福感的調查研究,從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等多重角度進行考量,形成涵蓋教育、醫療、收入、環境、公共服務、安全、未來預期等16項指標調查評價體系。同時,調查通過居民收入、生活品質、城市向往、旅游向往、就業、生態環境、治安、訴訟咨詢、交通、教育十大類共50個指標以大數據采集的方式進行。
瞭望東方周刊副總編王啟廣:提升人民獲得感 重慶“整巴適”“不吹殼子”
在昨日的頒獎儀式上,《瞭望東方周刊》副總編、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組委會執行主任王啟廣接受采訪時說,重慶獲獎的兩個案例體現了“五大發展理念”,以人為本。在提升人民獲得感上,重慶是干在實處,效果明顯,正如中共重慶市委五屆三次全會提出的“整巴適”、“不吹殼子”。
做得實、有規劃
智慧城管實踐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了尋找更多的社會治理實踐,給更多城市提供借鑒,本次調查推選活動設立了社會治理創新范例獎,全國一共20多個城市申報。
其中,組委會在調查中發現,重慶江北區的智慧城管實踐做得實、有規劃,并且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數字城管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城市各領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會生產和管理效率;智慧城管則更強調人的主體地位,人民有反映有期待,我們就應該有動作有反饋。
重慶江北智慧城管實踐更關注用戶視角的服務設計和提供,更強調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及其間的市民參與、用戶體驗,就是在感知百姓訴求基礎上實現了“繡花般”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一組數據可以看得出來:借助探地雷達、管道潛望鏡、爬行機器人、聲納成像儀等硬件和系統,江北區的智慧城管搭建了全區全業務“一網打盡”的大平臺。以前一年處理幾千個訴求,現在通過智慧城管綜合監督平臺,該區兩年主動發現并解決城市管理問題113萬個。
“這不是說這里的城市問題變得更多了,而是他們的管理服務更加細致了。”王啟廣表示,智慧城管遠不止建一個APP開發一個軟件這么簡單,重慶江北區的實踐值得更多城市學習。
江津濱江新城
一座充分尊重自然格局的新城
江津老城區面朝長江、背靠鼎山,形狀就像一個“幾”字形的半島。
因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用地空間有限,10平方公里的城區居住了20多萬人口,人口密度大,市民居住環境差,老城不堪重負。
因此,江津跨越長江,在一江之隔的對岸打造濱江新城,作為江津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核心區域。濱江新城被定位為江津未來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與綜合商務區和濱江宜居區。但在濱江新城的打造上,江津濱江新城秉承的一個原則是充分尊重自然格局。
王啟廣介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模,增強中小城市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現有山水脈絡、氣象條件等,合理布局城鎮各類空間,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在規劃建設上,江津濱江新城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尊重并利用原有的山水建城市,鳥瞰這座新城,全部保持‘原汁原味’。”
在濱江新城,10公里長江岸線全部規劃為濱江休閑帶,并在長江與縉云山之間建設4條綠色廊道,把山水資源巧妙地融入都市;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資源和山地起伏線,建設了多個濕地公園和城市綠地,居民走出家門300米可見大型綠地,500米可見生態公園。這里除了是生態之城,還是智慧之城。
王啟廣說,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江津濱江新城規劃的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就是重慶市5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之一。本報記者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