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邢臺市郵政管理局將“快遞進村”與農村電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全民增收等工作有機融合,全力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目前,全市新建農村快遞服務站點1560個。今年1—10月份,邢臺市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量完成1.07億件,同比增長23.72%。
加快建設“快遞進村”
11月29日,在威縣孫家寨村便民快遞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張金艷專門負責村民快件的收取和郵寄。“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收200多件。”張金艷告訴記者,快遞車一天往村里跑兩趟,村民網購已經成為日常。
70歲的邢大娘不懂網絡卻實實在在享受著網購給生活帶來的便捷。“之前孩子也從網上給買東西,不過要去鎮上取,離村五六里地,來回一趟半個小時。現在好了,家門口就能取快遞。”邢大娘告訴記者,現在孩子不僅給買衣服和生活用品,甚至蔬菜都從網上下單,老兩口在家天天享受“拆盲盒”的驚喜。
“農村的快遞驛站由多家快遞企業共同參與,當快遞包裹到達縣城的共配中心后,經過統一卸貨、電腦掃描、人工分揀后,直接派送至村,提升了派送效率。”威縣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羅雪澤介紹,該局以“騎行10分鐘內建一個快遞點,2公里內設一個快遞驛站”的原則,扎實推進農村快遞網點的建設,今年以來,累計新增農村快遞網點114個。
鋪就致富“高速路”
快遞進村不僅是一種消費行為,還擔負著保障民生、促進鄉村振興、加強城鄉經濟循環的重任。作為全國最大的寵物食品生產基地,邢臺市南和區2020年全區寵物產業年產值達170億元,帶動6萬余人就業。緊跟時代發展,該區賈宋鎮田莊村的馬立偉夫妻倆也順利搭上了這趟“致富列車”,通過電商平臺經營寵物用品。
“我們現在運營著兩個電商平臺,基本每天都有兩三百個訂單。”馬立偉告訴記者,由于他們承諾網絡顧客24小時內發貨,所以每天都要往返城區的快遞中心進行送貨,送一趟開車差不多20分鐘,費時費力。今年4月,隨著“快遞服務點”在田莊村“落戶”,村民在家門口就可收發快件,方便快捷還省心。
目前,南和區賈宋鎮田莊村一半村民專業從事電商行業,趕上“雙十一”等購物節,村里的快遞點一天能收發1000余件快遞,最多的時候一天十幾輛快遞車進出。“我們現在都不只是快遞進村,可以說是快遞入戶。”馬立偉一邊投遞快件一邊說道,現在每家每戶都備有快遞單,產品出庫即出單,快遞員直接入戶收件,村民享便捷。
據介紹,田莊村目前年產值近3000萬元,“快遞進村”不僅架設起特色產品“進城”的便捷通道,也進一步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提質增效。
撬動縣域特色產業
推動“快遞進村”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工程。今年以來,“快遞進村”工程被列為邢臺市20項民生實事,邢臺市郵政管理局以此為契機,將“快遞進村”與農村電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全民增收等工作有機融合,明確了“政企合力、市縣聯動、齊抓共管”的推進思路,并與主要品牌快遞企業簽訂了“快遞進村”工作承諾書,督促企業通過“郵快合作”“快快合作”等模式,按照“四固定+三有+三不”標準進村服務;實行市、縣郵政管理局干部分縣包聯制度,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調研,積極推廣內丘縣“四通一達+極兔”快快合作模式,實現快件不通過鄉鎮,由共配中心直投到村級站點,提升了服務時效和覆蓋率。同時,對新設立的村級快遞公共服務站,實現了形象、服務、管理、系統、結算“五統一”。目前,全市已有14個縣(市、區)開展了“共配”業務。
邢臺市在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寄遞物流網絡的基礎上,推動郵政快遞業服務特色產業發展,培育了“快遞+清河羊絨制品”“快遞+清河汽車配件”“快遞+南宮汽車用品”“快遞+南宮毛氈制品”“快遞+寧晉服裝”“快遞+寧晉休閑食品”及“快遞+平鄉童車”7個年業務量超千萬項目,以及“快遞+南和寵物食品”和“快遞+金沙河面業”2個年業務量超百萬項目,暢通了城鄉雙向循環,促進了農民增收。
(記者劉俐驗 郭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