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陳泉 通訊員金晨、鄒婷)8月13日,武漢經開區出臺《武漢經開區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加速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發展動能,提升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綜合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
方案聚焦“中國車谷”中心目標,總體目標為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產業生態要素完備、創新應用勇立潮頭。
方案提出,到2025年,武漢經開區建成汽車產能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50萬輛;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60萬輛;產值千億級企業不少于1家、百億級企業不少于10家、十億級企業不少于100家。打造10款以上具有標識度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零部件品牌。
汽車產業是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武漢經開區集聚9家整車生產企業,13家整車工廠,整車產能2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46萬輛,形成了“傳統零部件+三電+軟件+芯片”的完整布局,涵蓋動力系統、車身系統、底盤行駛系統、智能座艙系統、電氣系統等。
方案明確,武漢經開區將以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為主線,以“雙智”建設為引領,圍繞提升汽車產業的首位度等十大方面,充分發揮“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國家隊龍頭引領作用,聯動光谷、蔡甸區等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建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高效、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生態集聚完備、示范應用持續推廣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共同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創新大走廊。
此外,圍繞軍山新城、智能制造產業園、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現代服務業產業園,武漢經開區將實施四大產業載體提升戰略,依托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發展特種車輛,依托綜合保稅區及港口物流園打造汽車零部件集散地,依托現代科技農業產業園拓展智能設備應用場景,增強園區差異化發展和協同配合,打造“雙智”引領區、轉型示范區、智造先行區、“數智”集聚區,共同構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
根據方案,武漢經開區將著力提升汽車產業的首位度、聯動都市圈共同發展汽車產業、實施零整比提升計劃、把零部件擺在與整車同樣重要位置、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支持雙智基地建設、加快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建設、實施品牌塑造計劃、支持東風公司拓展市場、營造良好的城市推廣環境。